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穩是主基調 進是關鍵詞
改革迎來深化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許召元: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體現在去產能方面,就是要從以“去”為主,轉向“去中促優”,逐步實現以“優”為主。2016年去產能重點是削減總量,恢復供需平衡,避免鋼鐵、煤炭等行業出現產品過剩危機,這一任務現已基本完成,鋼鐵、煤炭等行業經營狀況基本好轉。2017年除了要依法繼續去除落后產能、不合規、不達標產能外,要重點去除低效率、無競爭力的過剩產能,特別是處置僵尸企業,同時積極推動兼并重組,促進高效優質企業加快發展,實現優勝劣汰。
在去杠桿方面,突出強調以降企業杠桿為重點,實際上與降低企業成本緊密結合,都是重在降低企業負擔,提高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和活力。降成本方面突出了綜合施策,既要降低稅費、要素等直接成本,也要降低審批、評估等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僅包括直接的費用,也包括間接的時間,例如企業花在審批等方面的時間;不僅包括外部成本,也包括內部成本;要盡最大可能、最大程度為企業降負,使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在補短板方面,強調既補“硬短板”,也要補“軟短板”。比如目前企業營商環境就是一個突出的“軟短板”。當前我國企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活力,居民也有迫切的消費升級需求,但需求升級很難傳導到實體經濟的發展上,一個重要不足就是從企業到消費者之間的市場環節不夠高效完善,不能讓消費者放心。在“放管服”中,監管和服務仍然不能滿足需求,對商品的質量抽查不夠,信息發布不夠,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夠,導致消費者對部分國貨信心不足,這些都是今年需要大力強化和補齊的“軟短板”。
(本報記者 顧 陽整理)
關鍵舉措解難題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中“進”的標志性體現。
明年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立竿見影,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帶動實體經濟發展,重塑中國制造國際競爭力。
同時,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的要求,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進國有資本投資改革試點。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將是新的一年國企改革重要內容。
此外,穩妥推進財稅改革,落實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方案,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劃分總體方案,優化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資金沉淀項目的資金安排。繼續完善營改增政策,促進營改增減稅效應進一步顯現。強化環境保護稅法落地的征管實踐,積極推進消費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有望獲得實質性進展,按照“增低、擴中、調高”的總原則,立法先行、漸進突破,逐步形成“綜合扣除+專項扣除”的稅制框架。
深入研究并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完善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有序推進民營銀行發展。完善新三板分層機制,拓寬股權投資、債券融資渠道。堅持疏堵結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領域風險。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推進、“統賬結合”模式更新、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出臺將是2017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點觀察角度。
(本報記者 曾金華整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實體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