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大橋上的中國——我國橋梁建設發展調查
“中國橋梁不斷超越,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促進了新型材料和裝備的研發,支持了重點科研基地建設,完善了技術標準和規范,大幅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說。
不同于跨江跨海大橋,跨越高山峽谷的大橋有其獨特的難度。對于跨徑達1130米的世界級大橋——貴州清水河大橋來說,地質情況復雜,沒有運輸道路,沒有平整場地,山谷大風、大霧、多雨,沒有太多可供借鑒的建造技術,挑戰無處不在。
挑戰就意味著創新。受制于喀斯特地形,大型材料無法垂直起吊,中交二公局年輕的橋梁工程師們創造性地運用千米級大噸位纜索吊技術,解決了高山峽谷大噸位吊裝技術難題。
距離清水河大橋數十公里外的壩陵河大橋,主跨1088米,是另一座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的山區特大橋。
“從深埋于地下的隧道錨到高聳入云的索塔,從穿越千米的先導索到兩節間重達154噸的鋼桁梁拼裝,每一道工序的完成,都凝聚著創新的力量。”時任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副經理兼壩陵河大橋項目經理徐剛說,修建這座橋,我國第一次使用了橋面吊機架設大跨徑懸索橋鋼桁加勁梁,創新完成了“世界規模第一”的隧道錨開挖和澆筑。
“近年來,大跨徑懸索橋、斜拉橋在山區越來越多。大跨、高墩、地形陡峭、地質復雜、無道路、無場地、無電、無信號,給施工帶來新的挑戰。從大江大海轉戰高山峽谷,我們多方探索,解決施工難題,如創新采用千米級纜索吊技術,采用吊索便橋、大直徑人工挖孔樁等工藝。”中交二公局董事長杜會民說。
每一座大橋的設計建設,都是一次科技資源的深度整合;每一座大橋的建成通車,都擦亮著“中國制造”的光芒。在博采眾家和自主創新中,展現著“中國制造”的魅力,折射著中國技術的跨越。中國橋梁正在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踐行者、先行者。
“我國不僅建成了一批技術復雜、科技含量高的長大橋梁,還掌握了不同類型橋梁結構設計、建造及養護等方面的多項核心技術。中國的橋梁建設水平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中交集團公路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許春榮說。
如今,“中國造”橋梁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中國建橋人奮戰在世界各地。“中國造”橋梁跨越天塹,連通世界,正在成為一張響亮的“中國名片”。
橋是路的延伸。最新公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顯示,到2020年,我國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形成“八縱八橫”高鐵網。隨著高速鐵路快速延伸,高速鐵路橋梁建設必將得到更好的創新發展。
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也在快速發展中,其中一些關鍵性的控制工程,是跨越長江、黃河和海峽的大型橋梁,或復雜地質條件下穿越溝壑和崇山峻嶺的高架橋梁,高速公路橋梁技術必將向著新的高峰邁進。
1400多年前,中國誕生了像趙州橋那樣領先世界的橋梁。如今,中國橋梁正在實現新的跨越,中國道路正越走越寬廣。(執筆記者:劉詩平、齊中熙、樊曦,參與記者:蘇曉洲、丁靜、陶冶、李勁峰、齊健、胡旭、史衛燕、楊紹功、王攀、周強)(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橋梁建設 橋梁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