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大橋上的中國——我國橋梁建設發展調查
“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西連珠海和澳門,明年建成通車后將大大縮短港珠澳三地交通時間,實現港珠澳30分鐘經濟圈,從而大大改善大珠三角地區的交通網絡結構與經濟布局,提高這一地區的國際競爭力。”承建了港珠澳大橋70%工程的中國交建總工程師林鳴說。
一座座橋梁,連接起城市群、經濟圈,經濟格局因橋而改變,百姓生活因橋而改善。
在云南怒江州福貢縣馬拉底吊橋橋頭,“索道醫生”鄧前堆開著車出現在記者眼前。這位當年因滑著溜索過江給村民治病而聞名的醫生對記者說:“再也不用溜索過江出診,可以開著車送重病病人去縣醫院。中小學生也不用再滑著溜索去上學了。”
一座座橋連接起一條條路,跨越深山峽谷,連通大江南北,成為扶貧之橋、致富之橋、發展之橋和連接世界的紐帶。
創新,擦亮“中國制造”
——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涌現,自主創新成為中國橋梁界不懈的追求。中國橋梁,展現著中國制造的魅力;中國跨度,折射著中國技術的跨越。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全線貫通。這個被英國《衛報》納入“現代世界七大奇跡”的超級工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復雜、建設要求和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復雜惡劣的海洋環境、120年使用壽命的建設標準……使得這里成了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創新的廣闊天地。
“這些梁體、墩帽、墩身,都是在距大橋45公里外的中山預制廠分階段預制建造的,梁是每跨一吊。換句話說,就是搭積木的施工方案,從而改善了工人的施工環境,從高空改為地面,把野外改為車間,把零散施工改為整體吊裝。”中鐵大橋局港珠澳大橋項目經理譚國順指著九洲航道橋對記者說。
港珠澳大橋中的九洲航道橋,主塔塔高120米,因臨近珠海機場和澳門機場,航空限高制約著主塔施工。對此,施工人員把1000多噸的鋼塔在車間建造完成,采用浮吊船安裝到主塔墩上,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譚國順說,橋梁施工向整體化、工廠化、標準化發展,同時新型施工裝備的研制與應用,推進了橋梁整體預制架設技術的發展。
在港珠澳大橋主跨徑最大、主塔最高的青州航道橋上,一對巨大的“中國結”聳立在伶仃洋上空。
“‘中國結’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鋼結構制作的橋梁主塔上橫梁,安裝精度要求2毫米。”中交二公局港珠澳大橋項目經理文德安說,鋼結構的精度是毫米級,而混凝土橋塔的精度是厘米級,工程師們讓兩者在伶仃洋上實現了完美對接。
一座座世界級大橋的橫空出世,來自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新材料的研發應用。橋梁鋼的升級換代,便是新材料突破的突出例子。
南京長江大橋之前,中國尚沒有自己的橋梁鋼,武漢長江大橋所用橋梁鋼全部從國外進口。南京長江大橋用上自主研發的“爭氣鋼”后,我國相繼研發出Q370(一平方毫米能承受37公斤的拉力)、Q420、Q500橋梁鋼,我國所建大橋于是大規模使用國產橋梁鋼。
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肖海珠介紹,修建蕪湖長江大橋用鋼為Q370,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用鋼為當時新研制生產的最高等級橋梁鋼Q420。作為主跨超過千米的“世界公鐵第一橋”,滬通長江大橋必須用Q500級高強度橋梁鋼。中鐵大橋院聯合鞍鋼、武鋼等多家單位聯合攻關,最后成功拿下。
編輯:秦云
關鍵詞:橋梁建設 橋梁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