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對地域的忠誠捍衛,已成了網絡一景。一些人總是自動地把自己和當地不良現象密切捆綁在一起,一旦當地有什么黑店之類的,就覺得罵的是他自己,冒犯了他本人的尊嚴。
這個年過得真是不太平,哈爾濱的“天價魚”事件情節一再翻轉,令人防不勝防。事情的最開始,是有顧客聲稱在哈爾濱吃到“天價野生鰉魚”,一頓魚宴吃了上萬元;接著,有網友寫長文表示,東北的野生鰉魚就是這么貴,怎么啦,人家明碼標價,吃不起別吃啊;很多網友蜂擁而至地表示贊同:別黑我們大東北,這個價格不算啥,嫌貴你別吃啊!隨著15日哈爾濱松北區專項調查小組通報初步調查情況,稱涉事飯店明碼標價不違規后,這種意見更是占了上風。
雖然有漁業專家、網友撰文明確反對這種說法,指出這種鰉魚并不貴、周邊同檔次甚至更高檔次餐廳的同類菜肴價格比這便宜、存在導游司機拉客等,但仍然有相當多的人并不認為這有什么問題。
然而,新聞發生了逆轉:“天價魚”飯店承認服務員代簽賬單,其餐飲許可已過期,養殖鱘鰉冒充野生鰉魚,故意多切強賣,當日營業時鰉魚頭也并未在漁村公示的易拉寶菜牌上“明碼標價”,導游自曝帶人提成60%,當地官方未聯絡顧客,強行“洗地”,當事顧客的私人資料被曝光……另外,網友們更補充了新信息:這是一家當地眾所周知的黑店,大眾點評惡評如潮、多樁投訴,好評都是店家自己刷出來的……
一個飯館,是不是“黑店”,要考慮其是否明碼標價、是否強買強賣、是否涉嫌欺詐,而這個店,多項都違反了。如果我是當地人,我真不知道應該怎么辯解和洗白。
問題是,如果你不是店主本人或者在這個店有股份,為什么要作這個保證?為什么要把自己、把一座城市、甚至整個地域的榮譽與一家小飯館捆綁在一起?
一個地方有幾家黑店,沒啥大不了的,當地政府對其該整改整改、該罰款罰款、該倒閉倒閉,大家知道開黑店沒有好下場,敢于違法的自然就少了。但現在,不僅當地的相關部門涉嫌護短,連眾多網民也紛紛表示:你說它是黑店,分明是黑我們大東北!——這個節奏,是要讓大家知道,原來不怪這家黑店,而是你們這一片兒的人都是贊同宰客的?原來在這里被宰,不僅得不到公道,還會被落井下石?你覺得,這種思維方式,對當地的發展會有好處嗎?
實際上,這些年來,對地域的忠誠捍衛,已成了網絡一景。不止一個地方,只要是基于當地負面新聞引發的評論,赤誠維護自己所在的省份和地域的發言,總是最激烈的。一些人總是自動地把自己和當地不良現象密切捆綁在一起,一旦當地有什么黑店之類的,就覺得罵的是他自己,冒犯了他本人的尊嚴。無法否認事實本身,要么強調“我們這里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的”,要么強調“難道別的地方不是這樣嗎”;可只要事實不變,這種辯解有什么力量?
這種心態,實則是自我認知不完整,需要捆綁別的東西來刷存在感。而地域,則是最簡單、無需多加思索的一種捆綁物。我不僅為我的家鄉自豪,而且不允許別人說我的家鄉一個“不”字。但我的家鄉到底好不好,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說出來。
另一方面,我也能理解為什么網友們的焦點放在飯店已明碼標價、試圖證實這位顧客自身有問題上。這是一種區隔自我與他人的方式;通過表明受害者“外地人”“不懂行”“無理取鬧”,重建自己“本地人”“懂行”“守規矩”所以不會上當受騙的心理自信。他們的邏輯就是“你別騙我,他們不懂,騙他們吧,那我就幫你說話”。但這種心理區隔,除了幫助黑店進一步宰客,進一步地影響地區的形象之外,其實對自己也無益。
其實,要保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利益,說到底,還是應該有分清是非對錯的能力,站在有道理的一方;而不是無端端地把自己和地域捆綁、和不相關的騙子捆綁,這樣,才能讓黑店無所遁形,文明才可能有進步。
□侯虹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