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用反腐大數據戳破“微信串供”小圈子
日前,福建省三明市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原主任林春溪接受組織調查。林春溪不僅違規經商辦企業,而且還打起項目扶持資金的主意。“先拍板后走程序”,把項目扶持資金視作“私房錢”,想給誰就給誰,給誰都要“雁過拔毛”。甚至,當知道自己被組織調查后,林春溪還通過微信串供,試圖干擾組織審查。(2月16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本則新聞最吸睛的地方,不是林春溪的行政級別和受賄金額,也不是其先拍板后走程序的“膽量”。而是林春溪對抗組織調查的方式---“微信串供”。據調查組人員介紹,林春溪與涉案人員約定,以朋友圈發信息、“點贊”為暗號,暗中串供,對抗組織調查。比如相關人員在被約談后,立即將談話的主要內容轉化成暗語,發在朋友圈中。如此一來,外人雖一頭霧水,而林春溪卻立即心領神會,研究對策。這無疑加大了案件偵辦的難度。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林春溪的這些小動作,終究沒幫他逍遙法外。這再次證明,以任何手段對抗組織調查都是徒勞的。然而,這個小插曲,也給相關部門提了一個醒---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貪官應對調查的手段,也在與時俱進、持續更新。一旦偵辦過程出現紕漏,跟不上貪官的節奏,就可能讓犯罪分子蒙混過關。
以“微信串供”案為例,林春溪在得知市紀委正在調查他的問題后,立即將三家涉案酒樓的行賄金退還。林春溪何以反應如此迅速?這當然有“微信串供”的功勞,但更重要的是,林春溪已經聽到了調查的風聲,提前做好預案。試想,假若林春溪沒有一點準備,會想出復雜的“微信串供”密碼么?從這個角度看,應對“微信串供”,首先要打鐵自身硬。紀檢部門只有嚴守監察紀律,周密布置,才能將貪官各種奇葩的應對調查手段,化于無形。
其次,紀檢部門要善于利用反腐大數據戳破“串供小圈子”。貪官應對調查的手法在科技,收受賄賂在蔭蔽,也不可能讓一切問題隱身,更躲不過反腐大數據。紀檢部門只有將微信、微博、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等大數據串聯起來,組建網上與網下、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匯集反腐大數據,就一定能拆穿“微信串供”之類的謊言,將貪官全部“網羅其中”。
孔子曰:政者,正也。這也警示為政者,只有行得正、做得正,才是“不怕鬼敲門”。靠“微信串供”等小兒科招搖撞騙,必將在紀檢部門的反腐大數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薛家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林春溪“微信串供” 反腐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