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反向春運”是值得借鑒的逆思考
坐火車回家,無奈搶不到火車票;乘飛機回家,恐怕得花去一個月的工資。兩難之下,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打算過一個“反向春運”年,將父母從老家接到工作地過年。(12月10日 《現代快報》)
春運火車票已經提前開售。和往常一樣,“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持續,而除夕火車票更是把“搶票大戰”推向了白熱化程度。在“一票難求”“黃牛黨”的大眾槽點標簽背后,是返鄉客對于親情的“雖遠必達”。
每年春運運輸資源倒掛的問題看起來無解,但一些人卻已經“換了活法”。在很多大城市打拼的上班們,就已經運用起“反向春運”的逆向思維。春運期間,從北上廣等城市去往各個方向的車票都比較緊張,而從其他城市到一線城市的火車票反而比較好買一些。不僅是票源的寬裕,很多航空公司的春運反向航線歷來價格都是最優惠的。熟稔于各種比價軟件和信息共享的年輕上班族們,也就變換個過年方式。他們不再執著于搶春運回家的火車票,而是將父母和留守子女接過來,一起過個“反向春運”年。
把父母接到工作地過年,是大城市流行起來的過年“新常態”。很多大城市一臨近春節,往往就“人去樓空”,人際也罕至,車流也銳減。剛開始還能體會到生活空間陡增的舒適感,然而春節長假并非一兩天就結束,服務行業的工作者大量返鄉帶來的生活不便,也就隨之浮現出來。“反向春運”之后,能夠保證部分人力資源的堅守崗位,這部分勞動力能讓當地居民體驗到春節長假的舒適感。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春節期間的返鄉客,內心大多有著揮之不去的鄉愁情節。拜年、祭祖、訪友等系列活動可能都要在春節期間完成,“反向春運”似乎就沒對到節點上來。對于這種情況,也可以用“反向”的方式來進行,只不過需要錯峰出行的舉措來落實。在中國民間流行的“三六九,往外走”的觀念之外,也有很多人是在這個時間點往家趕。這種相對而行的錯峰,不僅能夠很大程度上紓解歸鄉的資源焦慮,也能更大程度上釋放出運力的雙向潛能。
反向春運看似一個“新常態”,其實是充分利用資源和時間的生活模板。當然,更多人依然是會像候鳥遷徙般準時的“到點歸鄉”。對于運輸部門來說,挖掘自己的潛能,提升自己的服務,依然是年復一年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謝偉鋒)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反向春運” “一票難求”“黃牛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