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藝術問政:兩會美術界的聲音

2015年03月09日 08:23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新型城鎮化應留住傳統文化根

 

  “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重開發建設,輕文化傳承’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一些新建、改建小區或村莊的空間形態方面尤為明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言恭達提交了《關于新型城鎮化應留住傳統文化根的建議》。

 

  據言恭達歸納,“重開發建設,輕文化傳承”主要表現為:西化嚴重,割斷歷史;千村一面,特點消失;改造不當,破壞文化;缺乏內涵,難以傳承。“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為進城農民建好了小區,結果卻是造了個歐式的城。以為農民住進別墅或高樓就是現代化,導致有的地方農民認為歐式就是現代化,中國的文化被忽視。一些地方新建小區起洋名的不少,但原有的能反映當地歷史的地名則隨著城鎮化進程而消失。”

 

  言恭達認為,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應是當地的“根”和“魂”,如果這個根在我們手中斷掉,我們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礎。他建議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做到七個重視,即:重視規劃中的文化含量;重視對具體小區和建筑設計在傳統文化方面的指導;重視地名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重視對宗祠的創新利用;重視傳統文化在生態系統的設計作用;重視對鄉村瀕危景觀的信息化推進;重視園林景觀的營造創新。

 

  在《關于加強對江南水鄉視覺污染綜合治理的建議》中,言恭達以藝術家的敏感對江南水鄉的視覺污染提出批評。“江南水鄉古村古鎮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受到游客的青睞,也是旅游的熱點。但是在對江南水鄉古村古鎮進行資源開發的同時,古鎮視覺污染的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污染問題主要表現為:水的視覺污染、建筑風貌的視覺污染、公共設施的視覺污染、廣告牌的視覺污染。他提議,在江南水鄉古村古鎮的前期規劃和后期管理中都應引起重視。

 

  傳統節日未得到足夠重視

 

  “傳統文化”是全國政協委員、畫家何水法提案的關鍵詞。他的5項提案涉及藝術、民俗、地域文化等多個角度,指向都是繼承和弘揚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何水法建議從國家層面恢復“花朝節”作為春天的傳統節日。他認為,當下我國傳統節日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洋節日”卻受到國內民眾的追捧。在這樣的背景下,恢復舉辦中國傳統“花朝節”意義更深。

 

  此外,他認為推行傳統書畫藝術教育,能夠調動民眾對于其他傳統文化形式的探索興趣。所以他倡議在中小學與高校傳統書畫教育之外,設立高端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構,完善傳統書畫終身教育機制,推廣名師講學的教育方式,使其真正滿足民眾和社會的需求。

 

  傳統文化還體現在飲食文化上。中華美食不僅品味獨特,并且幾乎每種小吃和菜式背后都有著一個動人故事。一種小吃、一道菜式,可以涉及歷史、文學、哲學、美學等多方面的傳統文化。留住一道傳統名菜的味道,就是留住了對一個城市最深刻的記憶。他建議政府應該樹立保護傳統地方菜式的意識,像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對傳統地方菜式進行保護。

 

  對于優秀中華走出去的問題,何水法認為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走進外域文化的主流層面中去。“優秀的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我們一定要將中國當代一流的、富含神韻和精神的作品拿出去。”

 

  建議設計“中華服”作為國服

 

  “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越南有奧黛,印度有紗麗……當這些服裝以其濃郁的民族風韻或醒目的國家特點展示一個國家的魅力時,自古即有‘衣冠王國’之稱的中國,時至今日竟無自己的國服,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延聲今年準備的5個提案,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其中一個是建議設計“中華服”作為國服的提案。

 

  國服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性的服飾,也是一個國家多年發展歷程中文化、藝術積淀濃縮的產物。國服和國旗、國歌、國徽都是一個民族凝聚力、號召力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和國家形象的代表。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禮儀制度發達,各種禮儀規定通過發達的服裝文化得以集中體現。“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的傳統禮儀斷裂了,隨之斷裂的還有我們的服飾文化。服飾是民族的符號和標識,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弘揚本民族禮儀文化的努力必然大打折扣。”

 

  李延聲說,中山裝曾一度被世界公認為中國的“國服”。“孫中山先生在當時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設計的中山裝主要著眼于政治考慮,略顯簡陋,還不能完全展示中華民族獨有東方美學神韻,因而也就不能承擔新時期國服的重任。”

 

  2001年上海舉行的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身著“中式唐裝”集體亮相。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身著“新中裝”使人們眼前一亮。有鑒于此,李延聲提出設計“中華服”作為國服的提案,建議在歷代服飾基礎上,汲取各少數民族服裝和中山裝的長處,創造出多民族共享的國服。借鑒APEC會議服飾設計以及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成功做法,邀請各方面專家學者擔任評委,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設計出能真正體現我國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貌的國服。

 

  關注遺產 聚焦生態

  地域文化遺產亟待保護

 

  “今年我把目光放在了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促進文化遺產保護上。”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江蘇省委副主委、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徐利明說。他對此有如下建議:一、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公眾參與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信息公開制度,明確規劃部門和文物保護部門的信息公開職責。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參與的效果。可以通過媒體、展覽等形式向公眾尤其是文化遺產保護區域的居民宣傳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也需要在中小學校都開設世界文化遺產及地方文化保護的課程。三、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文化遺產保護地的居民。對古建筑及街巷的保護,要落實在改善老城居民生活質量上。四、積極鼓勵引導NGO和多種力量參與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除了民間組織,還可充分引導有豐富經驗的國際力量參與文化遺產開發和保護,在綜合考慮現存歷史街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原住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制定該地域文化遺產保護戰略。

 

  傳統手工藝資源遭冷落

 

  為深入了解我國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情況,近年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多次走訪少數民族及邊遠貧困地區。在走訪調研中他發現,盡管這些地區的手工藝資源豐富、工藝精湛且極富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交通相對閉塞,信息不夠發達,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資源沒能充分推廣應用,并與現代生活結合,應有的民生補給和文化效益都沒有充分發揮。

 

  為此,潘魯生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中建議國家開展“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扶貧”計劃。“在相關地區的扶貧開發中,應充分重視當地手工藝資源,為特色傳統手工藝量身定制幫扶措施,幫扶手藝人,實現‘文化扶貧’和精準化扶貧,使特色傳統手工藝成為文化致富脫貧的一條路子。”潘魯生建議,成立“國家扶貧公平貿易機構”,健全手工藝公平貿易機制;建設“農村手工藝合作社”,發展農民專業戶合作經濟組織;創新農村手工藝金融服務體系,實施緩、減、免財稅優惠措施;發展民族及貧困地區手工藝品牌,促進手工藝產權保護和產權貿易;建立“國家手工藝扶貧示范基地”,建設“手藝扶貧”連鎖專營模式;實施民族及邊遠貧困地區“傳統手工藝復興計劃”,開展創意研發、交流培訓等文化幫扶。

 

  絲綢之路上的陶瓷貿易研究

 

  “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遠不止絲綢,還有瓷器與茶葉等,其中最精彩的是瓷器,瓷器是中國的發明,遠在東漢時,中國的瓷器生產就趨于成熟,到明清時期,中國的瓷器已經出口到歐美。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貿易,說明古代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發達的農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發達的手工業國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朱樂耕認為,絲綢之路上的陶瓷貿易研究還遠不夠深入和完善。

 

  言及建立絲綢之路上的陶瓷貿易研究的基礎,朱樂耕表示,陶瓷因為材料恒久如新,所以在許多國家的主要博物館都陳列有當年中國的外貿瓷,而且在這些博物館中都有專門研究中國瓷器的專家。他提議,設立一個研究課題,組織一支學術隊伍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考察隊伍中除學者外,還應有當代中國一流的陶藝家,可以將一流陶藝家的作品和中國學者的研究著作送給這些博物館,將中國陶瓷歷史的陳列延續到今天。“這是一個中國文化走出去,全面立體宣傳中國文化歷史的極好方式。”

 

  保護山水美“入畫”

 

  “我是一個山水畫家,畫山畫水,更愛山愛水,想護山護水。”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這次帶來的提案是《政府應加強“水安全”問題的管理》。

 

  “從2014年5月開始,我以廣東為核心調研范圍,配合水安全公益基金的全國調研,從水安全管理部門、水源地、水廠到居民終端水質,從城市到鄉村,對飲用水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多處實地調研。”許欽松發現,農村水污染問題比城市更嚴重,主要體現在各種生活垃圾的直接排放污染。

 

  他建議,應從更加宏觀的角度進行水安全的組織架構設置,不能僅憑水源流經地來落實水安全保護的責任,而應該從整個水域系統的分布來設置機構,可以允許跨區域從事環保工作,從而解決農村沒有相關環保部門的尷尬局面。他還建議加快鄉鎮一級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系統,從而使得生活垃圾有符合標準的排污去處,同時加強農村居民的環保教育和宣傳工作,增強大眾的環保意識。

 

  霧霾是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許欽松表示,治理霧霾最難的地方就在于,必須國家層面制定措施,甚至犧牲經濟指標才能改變。“我國有這么多美麗山水可以入心入畫。良好生態這幅‘畫’,需要通過社會各界相互助力合作,共同完成。”

 

 ?。ū緢笥浾邍篱L元、續鴻明、朱永安、馮智軍、李亦奕、胡立輝、李百靈、梁毅集體采寫)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藝術問政 兩會 美術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