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讓協商民主發揮更大作用
——寫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閉幕前夕
9天時間里,這樣一些場景令人印象深刻——“政府工作報告既分析了成績,還講了困難,但是不是也能總結一下工作中的失誤?”全國政協委員高鴻賓在農業界別分組討論時直言;
“我追問個問題!”小組討論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向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委員“求解”;
互聯網金融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經濟界別的馬蔚華、郭廣昌、潘功勝等委員就此展開交鋒……
“兩會上的意見‘交鋒’不是目的,在多元社會現實的背景下,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參與,就決策和立法達成共識才是目的。”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褚松燕說。
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表達不同意見和各方訴求,不斷拓寬協商民主的深度和廣度
“一些城市或砍樹換植,或改河填湖,或削山建城,這些行為有悖自然規律、違背科學精神……類似決策為何得以實施,當認真反思。”8日上午,嚴俊委員在大會發言中直言政府決策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不但傳統產能過剩,新興產能也過剩……為什么化解產能過剩這么多年來,越化解越過剩?”8日下午,賴明委員在提案辦理協商會上就產能過剩犀利發問。
開誠布公、直言不諱地提出問題,向來為政協會議所歡迎和鼓勵。正如俞正聲主席在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所說:“政協的各種履職活動都要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
問題,來自憂國憂民的使命感、責任感——
改革步入深水區,面臨發展轉型的巨大壓力、利益調整的諸多矛盾,需要增強合力、凝聚共識、推進落實,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人民政協責無旁貸,代表各族各界人士不同利益訴求的2000多位委員肩負重擔。
問題,來自于調查研究、深入思考——
年近六旬的全國政協委員何香久,帶著一張塑料紙,一片毛氈,一件大衣,在北京一個橋洞下的農民工聚居點,與十幾個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三天,傾聽他們的苦怒哀樂。他的提案帶著深切感悟,將關注點對準農民工群體精神與文化現狀。
問題,來自尊重民意、廣納民智——
越來越多的政協委員利用移動互聯網,通過微博微信,“曬”提案,征民意。全國政協委員王東林的新浪微博“東林微言”有7萬粉絲,他還將親友按照不同專業領域分為6個微信群,這是他收集民意的主要途徑之一。
“政協委員履職的過程,其實就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提供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的過程,最終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張澍委員說。
委員們提出的問題切中時弊,樁樁件件,都是在為破解改革難題尋找科學對策,為群眾利益大聲疾呼;委員們的許多高論、高見、高招,對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咨詢作用——
王光謙委員強調,土地制度改革是當前深化改革中爭議最多的領域之一,應盡快明確政策思路,處理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范圍問題。
鮑義志委員指出,我國在科研項目的立項、經費分配、評獎等機制上還存在許多問題,應完善科研工作機制提高國家經費投入產出率。
何小平委員直言,行政壟斷作為權力配置資源的手段嚴重阻礙經濟的健康平衡發展,必須堅決打破行政壟斷,確保市場配置資源。
……
真知灼見,逆耳諍言,無不折射出協商民主的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
“協商民主開啟了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新階段。”王明方委員說。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委員 協商 民主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