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我國科技創新也取得整體性、格局性、歷史性重大變化。要進一步在新時代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建議從5方面加強。【詳細】
營造讓科學家心無旁騖事業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專注于科研,使科技生產力得到釋放,良好的制度環境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這需要長久和艱苦的努力。【詳細】
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先后批準在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北京懷柔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依托大科學裝置集群吸引、培養、凝聚大批優秀人才,不斷研究出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將其有效轉化為產業技術,帶動高新產業發展。【詳細】
基礎學科的長遠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理工科人才和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然而在一些省份實行高考改革以來,情況發生很大變化。【詳細】
民間對基礎研究的支持還有很大空間,能否從捐贈意愿和稅收激勵兩方面加以促進和保護?捐贈意愿是通過更多社會宣傳和表彰捐贈者等形式,通過官方支持,進一步提高個人捐贈科研院校、支持基礎研究的捐贈意愿,這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希望跟科技部、財政部和教育部交流一下。【詳細】
大力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倡導求真務實學風。將“誠信教育”作為從小學到大學必修內容,特別應加強對大學生、研究生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誠信教育,進一步倡導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學風和態度。利用網絡加強警示教育,開展全國性“科研誠信教育活動”宣傳。【詳細】
科技文獻庫、數據庫、資源庫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平臺。進入21世紀后,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與日俱增,科技文獻、數據、資源都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如何收集和儲存海量信息和資源使其有效共享,已成為全世界科技界重大挑戰和艱巨任務。【詳細】
作為國之重器的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確實存在著諸多短板和“卡脖子”瓶頸。要從根本上扭轉局面,關鍵在于加強需求驅動的基礎研究。要在短期內有所突破,需要充分發揮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構建包含創新鏈和創新要素的協同創新體系。【詳細】
從人才成長規律出發設立三大類計劃,即起步階段、強化階段、激勵階段。由一個部門牽頭抓總,把分散資源集中起來,搭建一個公平、開放、持續支持的國家級平臺。從“一次性獎勵”向“長期培養”轉變,實現對人才發展全鏈條支持。【詳細】
量子創新研究院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取得多項具有國際引領地位的科研進展,為我國在新一輪量子科技革命中掌握戰略主動權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對當前激烈的國際競爭態勢,盡快啟動國家實驗室實質性建設刻不容緩。【詳細】
進入新時代,國家基礎研究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科技工作者日益增長的科學探求好奇心、對科技引領創新的美好向往,與科技資源的不充分、資源配置不精準、在不同領域地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詳細】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長期以來,我國航空發動機研制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航空發動機研制還沒有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完整發展道路,其中基礎研究尤為薄弱。【詳細】
當前基礎研究評價體系存在幾個突出問題。一是各類項目評審、各種成果評審、五花八門的“帽子”評審循環迭代,名目繁多,碎片化嚴重。二是評價過度依賴論文數量及期刊影響因子等簡單量化指標,對科研創新性重視不夠,導致研究工作跟風,炒剩飯,擠熱點,追求短平快。三是學術評價“跑偏”導致學風惡化,學風惡化進一步導致學術評價更加“跑偏”,惡性循環。【詳細】
重大專項要與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平臺等技術創新引導專項銜接,相互支撐,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還要與人才基地專項銜接,通過實施重大專項,凝聚一大批科研人員,建成一批創新基地,產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詳細】
“強化基礎研究促進重大原始創新”非常重要,影響深遠。建議:一是加強基礎研究應注重鼓勵和容忍以“興趣”為導向的科學家和其科研工作。二是應在人才隊伍建設中注重“國際化”,眼光不僅瞄準中國人,也要向國際人才開放。三是進一步減少過多的行政干預、評比、匯報等,讓科學家真正回歸科學研究。【詳細】
中醫藥學是我國獨有的醫學科學,具有豐富的原創思想。但目前,我國中醫藥基礎研究缺乏更多重大原始創新成果,能提升中醫藥學科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缺乏。【詳細】
當前,我國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日益受到重視,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充分體現國家對基礎研究和創新的重視。我國基礎研究存在問題有:科技經費投入比例結構不合理,基礎研究偏少;缺乏科學評價機制;缺乏全社會鼓勵科技創新氛圍。【詳細】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我建議建立科學家誠信聯盟,倡導學術誠信和公平,規范行使學術權力。嚴謹求實的科技創新環境的形成,不僅要依靠制度和機制,也要依靠科研工作者的道德和自律。【詳細】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環境,讓科研回歸本質至關重要。科研工作的目的不僅是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利用對世界的認知來促進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詳細】
非常高興列席十三屆全國政協第十六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聽取“強化基礎研究促進重大原始創新”的有關發言后,我感到我國基礎研究仍然較弱,是制約我國長期可持續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的瓶頸,因此,由國家主導,加強和促進基礎研究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詳細】
非常感謝政協長期關注基礎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在深化改革。這次改革主要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基礎研究的決策部署,基本原則是要尊重科學規律、符合發展邏輯。改革得到科技界廣泛支持,但確實面臨不少困難。【詳細】
關于科研捐贈的免稅制度,不論是企業捐贈還是個人捐贈,國家都有相關的減免政策。而且在這個政策以外,比如說對高校的捐贈,還有一定的配比。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相關政策落實工作。【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研究持續快速發展,已進入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產生了一批標志性成果。但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基礎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支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能力不足,頂尖基礎研究人才和團隊匱乏,投入不足且結構不合理,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科研科技環境需進一步優化。【詳細】
在“雙一流”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學科的支持,在評價指標方面注重加強引導,防止高校出現評價標準趕時髦的現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