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王青亦:現代創意轉化, 電視劇要開腦洞
作者:王青亦
2019年我國電視劇市場進入調整期,減量提質成為主流,整體產業期待轉型和創新。今年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備案的電視劇部數和集數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三成。當代題材電視劇占比上升,古代和近代劇占比下滑。備案劇目中七成是當代題材的電視劇,古代劇只有一成左右,宮廷題材首次消失。過去三年狂飆突進的網劇今年也出現拐點,同比跌幅達到30%。
6月播出的《長安十二時辰》是今年播出劇集中少見的“網紅劇”。它扒拉開老派的“唐明皇”“楊貴妃”,以“講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特殊方式,把1300年前盛唐時期的政治、詩歌、禮儀和服制用縝密的敘事、精美的畫面和諸多令人贊嘆的細節編織在一起,創作了一部近年來非常難得的質感厚重特點突出的精品佳作。在“限古令”讓古裝劇沉寂一段時間之后,這一類型劇集的成功讓我們反思我國電視劇如何通過現代創意轉化,正確地書寫中國故事傳承中華文化。
許多人津津樂道其中快速的敘事節奏、高潮迭起的戲劇沖突,讓人欽羨激賞的服化道具,以及建筑、語言、禮制、習俗以致飲食等盛唐文化流溢其中,令人追慕神游不能自已。這部劇通過專業和強大的幕后團隊,把器物文明融入平民的日常生活。其對生活細節的精準描摹,賦予每個小人物真實的人生,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長安的主人。整部劇既有恢弘的盛唐氣象,也有平實感人的家國情懷。
新時期我國電視劇的發展需要將中華文化進行現代創意轉化,從而開啟全新的藝術生產范式和產業發展模式。智媒時代的電視劇產業要善于運用立體多元豐富的現代媒介手段,用極富當代性的視覺語言講述中華文化特色的歷史故事;在語言、敘事、劇情、節奏乃至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加強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全球文化的溝通、對接和理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創意轉化,生產和傳播一種新型的中華文化符號系統、行為體系和文化范式。
值得強調的是,我國電視劇近年來在“儒家文化圈”中的影響力迅速增長。據越南官方統計,越南70%的電視劇播放來源于海外購買,超過一半來自中國,其中古裝劇90%來源于中國。《還珠格格》《延禧攻略》等劇不但在越南掀起古裝劇的潮流,更在越南激起了回望古越南語言文化、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劇集中包含的中華文化無論是昆曲、刺繡、緙絲、絨花,北京烤鴨、狗不理包子、滿漢全席,還是漢語文字、詩詞歌賦、建筑形制、禮儀習俗,都實實在在地激起了國外觀眾對中華文明的興趣,產生進一步探究和學習的欲望。
在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應該把包括電視劇在內的現代傳媒藝術作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構成,打造我國對外文化輸出、文化貿易的國家戰略。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的現代創意轉化,要著重從藝術出發、從時代出發、從全新媒體出發對中華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今天意識到,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新性的轉化和創造性的藝術。讓古代文明與當代文化交融貫通,真正使中華文化的精華通過影視藝術的媒介活起來。
電視劇本質上是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后者是交易文化內容的產業,核心是產業而非文化。因此作為文化產業的電視劇應該讓文化的歸文化,產業的歸產業。切忌用管文化的思維來辦產業,用辦產業的思維來管文化。因此,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亟需通過文化立法和政策創新,加強藝術的創造性和文化的創新性,讓電視劇煥發出藝術的新意和產業的活力。推動我國電視劇拍出中國風格,突出中國氣派,彰顯中國精神,讓中華文化走進市場、走入國際、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王青亦)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電視劇 文化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