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寧海林:找回我們自己的生活美學
作者:寧海林(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教授,寧波大學現代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
“找回我們自己的生活美學”是一個浩大的文化工程,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去尋找,去構建。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李漁的生活美學思想研究》是一本系統研究李漁生活美學思想理論的學術專著,該書深入發掘了李漁生活美學思想對當代的啟示意義,對生活美學研究有諸多參考價值。
對傳統思想文化的深挖。無論是回應一些學者對生活美學的質疑還是滿足生活美學自身發展的要求,都必須回答生活如何成為審美的問題。該著以李漁的《閑情偶寄》為基礎文本,翔實揭示了在晚明期強調個體感性的社會背景下,哲學上的感性追求演進到生活美學的發展脈絡,結合李漁的戲劇作品、當代生活中的藝術設計理念和實踐以及生活審美化進行探討,明確了作為中國傳統生活美學總結的李漁生活美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和價值。通過李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通,李漁對現實的追求與西方分析哲學和結構主義向實用主義的轉變,奠定了李漁生活美學的合法性。樂生、感性、享樂成為理解李漁生活美學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上,李漁的生活美學又超出感性和享樂的范圍,具備了超越性的文化品位。作者巧妙地旁征博引,對李漁生活美學思想淵源揭示的同時,也令人信服地論述了生活是如何走向審美道路的,體現了作者廣闊的理論視野和深厚的哲學理論功底。
研究視角新穎。該著從審美設計學的角度系統地進行研究、提升是非常有意義的。作者從生活審美的角度來看待李漁的戲劇作品,把戲劇看成生活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是一個新的角度,深化了李漁美學思想的同時,也深挖了生活美學的內涵。在具體研究過程中,作者把握兩條線索:一是李漁生活美學思想的梳理與評介;二是把李漁的生活美學思想置于大的社會背景、歷史社會思潮中,把李漁的生活美學置于明末清初江南新型城市興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背景之下。因此,李漁的生活美學思想就順理成章地被看作是宋代以來市民意識的延續,把生活上升為精神文化層面。這兩條線索不僅深化了李漁美學思想、豐富了生活美學內涵,還實現了李漁生活美學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對話。
對具體美學思想深描。作者深刻地指出李漁的生活美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為核心進行審美設計,翔實闡述了李漁生活美學思想在衣、食、住、養生、娛樂等生活各方面的呈現,厘清了李漁在生活各方面進行審美設計的原則,揭示了這些設計原則對審美設計學的價值。著作前半部分建構了生活美學的研究邏輯框架,后半部分則是扎實地對李漁的戲劇生活美學、女性審美設計、家居環境審美設計、日常生活審美設計及相關領域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并將其思想與當代美學、文化思潮進行了勾連,把李漁美學思想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與當代思想文化的勾連。李漁生活美學能夠與今天的生活審美互文——擴充當今生活審美的意義,并在當今生活審美活動中得到驗證和升華;能夠豐富當今生活的情趣,提升當代生活的審美品位,為緩解后現代語境中的現代性焦慮提供思想資源。李漁的生活美學強調感性,在感性層面上呈現出理性面貌,為我們正確認識當代大眾審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李漁的生活美學思想研究》
賀志樸著 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07日 09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生活 美學 李漁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