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互聯網+醫療”的寧夏探索
——探訪寧夏回族自治區“互聯網+醫療”發展側記
“互聯網+醫療”,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有利于解決我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國家積極引導和支持的醫療發展模式。
近年來,寧夏積極推動信息及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推進,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這些就醫難的問題,明顯得到緩解。
5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互聯網+醫療”在寧夏召開新聞發布會,循著互聯網的足跡,記者和其他媒體一起走進這個“互聯網+醫療”的興盛地探訪……
寧夏獲批全國首個“互聯網+醫療”示范省區
2018年注定是寧夏甚至我國醫療衛生界具有里程碑的一年。
2018年6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寧夏調研時,來到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聽取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工作匯報,并指出,“互聯網+醫療健康”不僅方便了患者,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公平,使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群眾。希望寧夏在創建“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上走在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陪同總理考察的還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馬曉偉。
這并不是中央高層首次關注寧夏的“互聯網+醫療”服務。2018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也走訪了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好大夫在線合作的遠程專家門診。
“孫春蘭副總理走訪三天后,國務院《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就發布了。”時任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現銀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飛說。
記者注意到,《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以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健康需求為導向,依托互聯網等技術優勢,提高醫療健康服務質量和可及性,推動醫療健康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服務體系整體效能。
李克強總理從寧夏返京的第二個月底,也就是2018年7月3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了寧夏“互聯網+醫療健康”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批復同意支持寧夏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區)。
2018年9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簽訂了《共建“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截至目前,寧夏是我國唯一獲批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區)。這代表著,作為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我國的“互聯網+醫療”事業將從寧夏走向全國。
“互聯網+醫療”的“寧夏實踐”
家住銀川市金鳳區金海明月小區的江根娣老人稱自己是個“病秧子”。
今年77歲的她有43年的高血壓病史,降壓藥吃了半輩子,3年前又查出了糖尿病。雙病加身,老人每天要吃五六種藥物,每月至少跑一趟醫院復診、開藥。但即使每天按時按點吃藥,老人的血糖依然控制得不太理想。說起原因,老人忍不住笑了:“我太喜歡吃了,你看我這大肚子,醫生讓我忌口,但我管不住嘴,血糖控制得不好。”
去年6月起,情況發生了改變,江根娣老人與金鳳區碧水藍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該中心是銀川市高血壓管理O2O模式和糖尿病MDM管理模式的試點社區之一,老人成了第一批享受到“互聯網+慢病管理”服務的市民,她有了自己的健康管理師。
要問什么是“互聯網+醫療”,江根娣老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問起有了健康管理師后看病發生了哪些變化,老人可有一肚子話。在同意接受“互聯網+慢病管理”服務的第一天,老人的健康管理師張明賀就打來電話,幫老人預約了一次社區免費體檢,全面了解老人的各項健康指標。隨后,她詳細了解了老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整理了一份包含240種食物的營養清單,并針對老人的血糖情況寫了飲食注意事項。“茄子焯一下再做”“兔子肉膽固醇含量最低”“吃一個玉米要減掉2兩主食”“餐后2小時再吃水果,草莓10顆,葡萄10顆,梨中等大,西瓜、柚子、獼猴桃吃一點,吃完水果要減飯量。”……
有了這份清單和飲食指南,江根娣老人開始規劃自己的一日三餐,調整飲食習慣。健康管理師張明賀則隔三差五打來電話督促老人嚴格控制飲食,合理運動,并不時上門隨訪。不到一個月,在藥物不變的前提下,老人的血糖降了下來,基本趨于正常,身體也感覺輕松了很多,這讓她非常驚喜———“沒想到靠調整飲食就能達到這么好的效果,以前沒人監督我,隨心所欲瞎吃一氣,現在小張經常打電話督促我指導我,吃飯比以前有節制,健康就回來了。”
“互聯網+醫療健康”還打開了資源和智慧共享的窗口
“大醫院人滿為患,看病如同打仗,煎熬困頓;基層小醫院門庭冷落,瀕臨關門。大量的醫療設施、設備如何發揮作用,專家的智慧和技術如何共享?‘互聯網+醫療健康’為此打開了窗口。”馬曉飛表示,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可以實現醫療資源下沉,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的問題。同時,推進醫改,探索出一整套相對完整的低成本、可復制的服務模式……
據了解,寧夏已建成“衛生云”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構建起覆蓋到鄉村的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已向上接通國家級醫療單位30家,向下接通自治區、市、縣、鄉醫療機構225家。“較2017年相比,2018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住院人次分別增長了12.5%和13.7%。”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阮越盛如是說。
“我們需要把以前無償性、援助性的工作,轉變成一項正常的醫療活動,讓醫生、患者、醫院、企業等幾個方面都能受益,我想這就需要我們合理的定價、合理的分配、合理的分擔。”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司大數據辦處長唐勇林表示,“寧夏應該說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他們在不增加患者負擔的前提下,建立了一些分配的機制,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讓以前去北京的患者在寧夏就能就診,在省會城市就診的患者在區縣就能看病,既方便了患者就診,促進了公平,讓優質資源更多地惠及群眾。同時,也讓當地醫院留住了患者,當地醫生提高了水平,形成了多贏的局面。”
唐勇林認為,寧夏作為西部內陸省份,在醫療資源相對比較短缺的情況下,主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地區間醫療資源落差形成的勢能,轉化成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動能,利用“互聯網+”突破時空的優勢,破解資源短缺的難題,探索了一條西部地區趕超的路子。
“從2013年火爆到其后的逐漸消沉再到如今的‘回暖’,‘互聯網+醫療’在短短幾年里經歷了嚴冬和盛夏,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寧夏乃至我國的‘互聯網+醫療’將迎來又一個春天。”唐勇林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寧夏 醫療 健康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