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網絡便利,如何讓"銀發族"一道共享
出行打車、移動支付、網絡購物、醫院掛號……在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享受公共服務的同時,很多老年人卻因多種原因未能充分享受這些便捷服務。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2.4億,讓這個群體更好地融入信息社會,需要積極探索。
日前,北京的劉大爺在超市買了一袋葡萄,結賬時因誤入電子支付通道,被告知“不收現金,僅支持電子付款”。由于劉大爺不會使用微信支付,沒法結賬,為此還發生了爭執……
打車、掛號、繳費等公共服務越來越多通過網絡實現,老齡人口一時難以適應
如何使用手機拍照、發朋友圈如何編輯圖片或文字、如何拍攝上傳小視頻……在北京市花園路小區社區活動中心,幾位青年志愿者正在耐心地教老人們如何成為“時尚達人”。這幾位志愿者來自于一個為老年人提供相關信息化服務的社會公益組織——“夕陽再晨”。截至目前,該組織的服務對象已覆蓋16個省份,直接服務1.8萬余名社區老年人,間接受益人數超過100萬人。
“微信越用越熟練,想學些進階的項目。”70多歲的靳阿姨是“夕陽再晨”的“老學員”,從如何使用微信學起,她現在已經可以獨立使用微信付款、生活繳費等功能,還經常給兒孫們發紅包。
“我孫女剛上小學。現在學生社保繳費、日常管理、功課布置等都是通過網站或者手機實現的,老年人根本完成不了。”老家在甘肅,現居北京幫忙帶孫女的張大媽說,她認識的老年人中,不會用微信等手機應用的很普遍。
“想出去走走,但不會網上買票。家里子女沒耐心教,很著急。”家住北京呼家樓南里的魏大爺今年80多歲,他說看病拿藥都依靠家里人,以前孩子們給他買過智能手機,但看不清楚屏幕,索性不用了。
“‘銀發族’融入現代信息社會確實存在比較明顯的困難。”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李晶說,在移動支付、網絡購票、網上掛號等民生領域,老年人與現代信息社會脫離的現象尤為普遍,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影響也最大。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8億網民中60歲以上網民僅占網民總數的5.1%。今年3月,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僅有17.4%的老年人經常使用手機支付,近半數的老年人從來沒有使用過手機支付。
近年來,北京市推行了醫院掛號新政策,多家市屬三甲醫院取消現場掛號,全面實行網上掛號或電話掛號;隨著網絡購票的普及,線下購票網點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網點購票惡意加價等現象……“老年人只有充分融入現代信息社會,才能滿足自身的各方面需求。”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說。
信息產品設計需要更多考慮老齡人口的需求
“一些心態積極、身體狀況較好的老年人有一定的學習意愿。”“夕陽再晨”創始人張佳鑫說,為此,該組織為老年人提供了相關課程,還推出了《手機里的大世界》《爸媽微信e時代》等配套書籍。
最近,上海市62歲的趙奶奶終于在孫女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某打車APP。“我現在出行打車都用這個軟件,確實很方便,但學的時候費了不少工夫。”
趙奶奶的話說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聲。“老年人比較健忘,有時候折騰一下午只能記住一兩個操作。現在軟件更新快,一些剛學會的操作可能馬上就‘過時’了。就拿微信來說,剛學會如何看公眾號,又出了小程序,他們學起來有些吃力。”“夕陽再晨”公益中心主管隋明哲說。
“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認知能力下降,學習新東西會比較慢;另一方面,很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在設計網絡應用、信息產品時,忽略了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李晶說。
除了身體機能制約學習能力外,老年人對網絡詐騙信息甄別能力不強,也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融入現代信息社會的體驗。《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中老年人互聯網受騙的信息類型最常見的是免費領紅包(60.3%)、贈送手機流量(52.3%)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48.6%)等。
完善相關政策為老齡人口“融入”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前不久,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布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這表明在幫助老年人融入現代信息社會方面,已經有一些企業在積極努力。”李志宏說。
“讓老年人融入現代信息社會,不是一味地催促他們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而應通過技術手段構建更合理的資源配置體系,設計適合老年人的產品。”李晶說,早在幾年前,針對構建“信息無障礙”社會,學界和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關注并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當下,相關政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25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使“老年人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的障礙不斷消除”;《“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要增加通信服務、電子商務等老年用品供給,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等。
此外,還應統籌兼顧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李志宏認為,“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應向農村傾斜,提高農村老年人口對信息技術和產品的適應、掌握和應用能力。”
“技術只是‘載體’,背后所體現的是‘關愛與陪伴’。”張佳鑫認為,提升社會對老年群體的包容度,緩解他們的孤獨感、落寞感,才能提升老年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
“幫助老年人融入現代信息社會,首要的是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李晶分析,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日益完善、城鄉差距逐步縮小、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加之全社會對重陽節、敬老月等的宣傳倡導,在客觀上為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劉涓溪 吳凱 潘躍)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老年人 網絡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