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圍繞“四要素”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黨的十九大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強調“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應對系統性風險,主題是防范,關鍵是主動。其中,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是一個重要任務。
區域性金融風險是某個經濟區域內部金融產業可能產生的風險。由于金融過程的網絡化和金融關系廣泛的滲透性,金融風險具有極強的聯動性和自我增強的傳播特性,一旦區域性風險突破可控邊界,形成跨越區域范圍的傳染途徑,就可能導致整體性的金融動蕩。近年來,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壓力下,部分地區金融風險不斷累積,尤其是社會融資中民間借貸、非法集資問題暴露較多,“體外”風險向銀行傳遞。
區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有力支持,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區域經濟的強勁增長,離不開良好的金融環境,金融與經濟是相輔相成的。當前,應當圍繞“四要素”防控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
第一,引導信貸投向,促進地方實體經濟發展。回歸本源,壯大實體經濟,是避免金融在脫實向虛和自我循環中放大、擴散風險的一個基本原則。為此,一要把準信貸投向,提高金融服務地方實體經濟能力;二要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加大對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科技、文化、養老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推動信貸結構優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三要大力推廣普惠金融,積極服務民生領域,加大對關系國計民生的水、電、氣、新能源、社會保障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拓寬服務企業經營渠道。
第二,處置不良資產,完善信貸風險化解機制。信貸資產質量是銀行持續穩健發展的“生命線”,處置好不良資產,是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為此,一是政府要支持不良資產處置,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強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和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合作,通過投融資手段實現不良資產的有效處置和價值提升;二是商業銀行要依法合規有序推進不良資產處置,促使不良資產“活血化瘀”;三是建立不良資產處置聯動機制,司法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紀檢監察、組織部門、銀行機構等要建立聯席會議與信息共享機制,確保清收有成效。
第三,強化從嚴治貸,構建信貸風險防控體系。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離不開各家銀行嚴格的內部管理與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通過提高銀行信貸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增強風險識別、防控、化解能力,是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一條重要途徑。為此,一是引導銀行從業人員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業績觀和風險觀,樹立精細管理的作風,提高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建立起風險與利益相對稱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促進信貸有效投放與結構優化。二是完善內部風險控制,建立常態化的信貸風險防控機制,對各個業務處理環節進行嚴格監督,確保員工嚴格遵守內部管理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責任落實到位。三是對各類違規行為、履職不到位的行為實行“零容忍”,敢于出“重拳”治理信貸隊伍,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風氣。
第四,強化金融監管,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強化監管是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將金融風險對經濟社會的沖擊降至最低的重要環節。為此,一要通過規范各類金融機構資本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確保符合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做到穩健經營。二要提高地方政府金融風險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區域金融管理協調機制。三要加強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對各種風險可能性進行分析和預報,增強預見性與前瞻性,為區域金融安全運行提供有效的對策和建議。(作者:中國工商銀行湖南婁底分行 胡 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金融 風險 化解 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