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實現四個轉變 “規范”PPP正當其時
經過四年突飛猛進的發展之后,“規范”將成為我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下一步發展的重中之重。政策關注點也將從落地率轉向規范性,寧愿放慢腳步也要規范透明。記者獲悉,財政部將強化10%的財政支出紅線,重點警惕明股實債等風險。與此同時,還將啟動全國PPP入庫項目的一輪大篩查,堅決清理篩查不規范項目。(11月2日《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通過上下努力,我國PPP改革實踐取得了很大進展,建立了“五位一體”制度體系,形成了一個統一的PPP大市場,落地了一大批支持轉型發展和民生保障項目,推動了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業態的創新,在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統籌政府和市場兩個資源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的探索,并且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PPP市場。這些了不起的成就來之不易,必須得到肯定。
但與此同時,在PPP改革實踐中,由于一些地方對新發展理念貫徹還不到位,特別是把PPP模式簡單化作為政府的一種投融資手段,從而產生了風險分配不合理、明股實債、政府變相兜底、重建設輕運營、績效考核不完善、社會資本融資杠桿倍數過高等泛化異化問題,且日漸累積,風險滋生。對此,主管部門以“規范”當頭,堅持“穿透管理、公開透明”的原則,把抓規范、嚴監管、控風險作為下一步PPP工作的重點,不僅很有必要,而且正當其時。
從給出的舉措看,財政部角度的頂層設計將實現四個轉變:從單純關注項目落地數量,向關注項目規范性轉變;從重視增量項目,向更加重視存量項目轉變;從關注短期效益,向關注中長期效益轉變;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更好地推動我國企業以PPP模式“走出去”,支持“一帶一路”發展。
為實現這樣的轉變,將采取以下諸多措施:嚴守底線,狠抓規范管理,嚴把PPP模式的適用范圍和邊界;細化措施,嚴格風險控制,嚴守財政支出10%的“紅線”,嚴防表外業務風險;把住關口,系統優化管理,鼓勵融資創新,降低融資成本;用好新科技,提升透明度建設,用好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應當說,這些措施都可謂號準了脈,也開對了方,相信在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的引導下,今后PPP的發展將更加規范透明,質量更高,也更可持續。
同時,在規范PPP以及清理項目庫的前提下,還應防止“一管就死”。為此,要采取措施,提高獎補力度,積極鼓勵支持規范運作的項目,重點落實精準扶貧任務目標,對連片貧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PPP項目給予更多的傾斜。
只有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才能更好地規范PPP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讓PPP發展從數量規模的擴張轉向提質增效,從而實現主管部門“PPP之樹在中國常青”的良好愿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張國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ppp 規范 轉變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