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09月15日 10:57 | 作者:劉元春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核心看點】 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期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強調的重點之一。當前,應深入研究下一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面臨的新的戰略任務、工作方法及實施路徑,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為黨的十九大召開創造良好環境。

u=891990507,4194345697&fm=27&gp=0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各項成就為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新階段,也將必然面臨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必將隨著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站上新的歷史起點,進入新的改革階段。這不僅體現在“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所取得的偉大成果為未來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同時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最為堅實的制度基礎和改革環境。二是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改革空間。三是自2015年底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實踐推進和理論深化奠定了最為直接的基礎。例如,在理論爭鳴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框架基本構建起來了,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定位、核心目標、主要方法和實施路徑等,為改革實踐的推進提供了藍圖。而在具體實踐上,中央從頂層設計、政策措施直至重點任務都進行了全鏈條式的部署,各級政府和單位根據中央的部署形成了一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方案;在改革成效上,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為2017年宏觀經濟的“穩中向好”打下了基礎,并充分證明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戰略和實施模式上的正確性。

當然,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新的改革階段中我們依然面臨大量新的挑戰和任務。這集中體現在:第一,在理論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體系雖然已基本構建起來,但如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范式相對接,如何在方法論、基本概念、基本命題等方面進一步理論化、體系化和通俗化,將是未來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第二,在實踐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過去一年多的推行中出現了一些新難題和新矛盾。一是各級實施部門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理論基礎理解還不是十分到位,導致基層在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簡單化、表象化,沒有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二是有些領域過度依賴行政化措施,攻堅戰成果缺乏制度基礎和市場基礎,存在反復的可能。三是重點不突出,沒有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導致部分改革效果并不明顯。這些問題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要解決新常態現有的各種問題和未來可能出現的難題,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 進一步把握新時期的階段性特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高度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發展,強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因此,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總結過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經驗,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理論基礎、增強理論指導,是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

自2015年11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講話精神,不僅直接豐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內涵和實踐指南,同時也為下一步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的深化提供了基礎和方向。第一,總書記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一系列闡述,如何學習、領會和落實這些理論,如何在體系化和通俗化的基礎上全面宣傳這些理論,如何在理論范式上全面對接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將是下一階段理論界需研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第二,必須結合新時期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征和中國經濟面臨的新任務,不斷豐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的內涵、體系和表達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伴隨著這些變化,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所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思路也需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新常態在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趨穩之后將出現哪些新特征?技術革命是否會對中國產業布局帶來更為深度的沖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否將面臨更為嚴重的壓力?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解答與處理必將成為豐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的直接源泉。如何有效加強這些戰略問題的系統研究,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

三、 將各種理論認識和戰略規劃落到操作層面,把握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突破點,明確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路徑和工作方案,在行動中落實各項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深化改革的關鍵不僅在于頂層設計的科學性,更在各類改革理論、改革藍圖和改革方案的落實,特別是在頂層設計基本完成,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經確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新時期,狠抓落實是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環節。

第一,要根據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來安排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任務。隨著“穩增長”取得階段性勝利,“L”型經濟調整模式步入底部運行階段,“控風險”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短期調控和改革關注的重點。這就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聚焦到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幾大領域之上,如債務高企的問題、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等。

第二,要通過問題導向的改革調整,逐步觸及新常態深層次的結構性和制度性問題,開啟基礎性和引領性的制度改革,拓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探索目前各類凸顯問題的深層次原因;二是要探索解決深層問題的各類基礎性改革的步驟和可行的方案;三是要將各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基礎性引領性改革和機制調整有機結合起來,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建立在堅實的機制和體制基礎之上。比如,采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在改革的廣度和深度上也必須作出拓展。

第三,要瞄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重點和主抓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抓住重點帶動面上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從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特征和新問題出發,未來工作重點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明確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二是要明確在去產能方面必須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三是在去庫存方面應以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為重點;四是在去杠桿方面必須以降低企業杠桿率為重中之重;五是在降成本方面必須加大減稅、降費和降低要素成本的力度;六是在補短板方面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這種轉變集中體現總書記所強調的“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帶動全局”的要求。

第四,必須在狠抓落實的基礎上,發揮基層創新的積極性,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施模式創新的基礎上提高改革的成效。抓好重大改革頂層設計,也要充分調動地方和基層推動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時面臨兩難困境——要么頂層設計難以落地,改革流于空轉;要么行政化色彩較重,在“一刀切”之中帶來后遺癥。而破解這個兩難困境的重要方法就是在解決“為官不為”的基礎上,建立基層改革創新的微觀激勵體系,使各地政府和經濟主體能夠進行改革創新、大膽探索,防止“改革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改革 結構性 深化 理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