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北京從“集聚資源”向“疏解功能”轉型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北京過去5年的工作,這個詞應該是轉型。
這場轉型深刻而具體。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涉及面廣、利益關系復雜、無先例可循。北京迎難而上、開拓創新,通過重新認識“都”與“城”、“舍”與“得”、“增”與“減”3大關系,明確首都定位,回答時代命題。
調整空間布局,重新認識“都”與“城”的關系。北京從編制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入手,緊緊圍繞優化提升“都”的功能,布局和推進“城”的發展,啟動建設通州城市副中心,由此開啟了告別“單中心聚集、攤大餅發展”的發展模式,向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的重大轉變。
治理大城市病,重新認識“舍”與“得”的辯證關系。北京深刻認識到,再不“舍”就很難有“得”,甚至還會有“失”。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促核心功能提升,促城市強身健體。3年間,北京人口增速放緩,交通擁堵指數下降,空氣質量好轉,“高精尖”產業結構初步形成。牢牢抓住“四個中心”新定位,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主城區產業禁限提速,企業向津冀的投資轉移加速,僅2016年北京企業在津冀的投資就達2039億元。
提升管理水平,重新認識“減”與“增”的關系。北京以發展新理念為指導,嚴格控制城市開發邊界,嚴格控制生態紅線管理,開啟了向“用地規模減量、能源消耗減量、大氣排放減量、宜居指數增量”的重大轉變。北京的建設用地絕對值逐年減少,綠色生態空間大幅度增加。向更少能耗,要更多增長。
過去的5年,北京走過“集聚資源求增長”向“疏解功能謀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在疏解中發展、在調整中提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水平,綜合經濟實力、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科技創新動力、國際影響力邁上新臺階,首都發展步入大調整、大提升、大協同的新階段。(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學聰)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北京 轉型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