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教師子弟的尷尬:學校不能當“官” 否則喪失公允性
一位高中教師的兒子來我這里咨詢時,已經被班主任以比較委婉的方式“停課”了。男孩兒從小就在校園中長大,稱呼老師為舅舅、阿姨,了解太多學校管理的“內幕”。升入高中后,強烈的“主場意識”使他擺不正位置,在班里喝五吆六,凌駕于班主任權威之上。班主任因為與其母親搭檔過,一再容忍男孩的不當行為,可男孩愈發不收斂,當眾責罵班主任“陰險”“功利”……母親面對青春期逆反的兒子也是無計可施,班主任抱怨母親“不作為”,兩人之間也產生了芥蒂,母親百口難辯。兒子的表現造成母親的人際關系危機。
其次,父母給孩子營造“人造勞模”的環境,給孩子創造各種獲得“榮譽”的機會,形成孩子與同學關系的惡化。在日常心理咨詢中,小學生都會對哪個同學是教師子弟很敏感,同學都是明眼人,只是教師本人和孩子還誤認為可以瞞天過海。這樣的孩子價值觀被嚴重扭曲,他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靠自己努力獲得成績的事實,一旦進入沒有特權的環境,就會嚴重不適應,并且否決別人的優秀。
第三,當“鳳尾”久了可能會造成孩子自卑。一位男生自升入高三,就再也沒有去過學校,他以中考分比錄取線低60分的成績進入父親所在的重點高中,父親為了給兒子創造學習環境,又將兒子放到了“狀元班”,結果兒子成了被遠遠甩在后面的倒數第一。各科老師幾乎天天都“語重心長”地教導孩子:“你爸爸是業務骨干,他要求別的學生做到的,你一定要先做到,不然你爸爸太沒有面子了……”小伙子總覺得胸中有一腔火,想和全校師生大喊:“我是我,我爸是我爸……”小伙子在學校不和任何人說話,精神已經出現問題。
那么,教師如何避免因為“身份焦慮”而給孩子的成長添亂呢?
如果可能,盡量不要在同一所學校。如果別無選擇,就一定不要和孩子有交集,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成長環境。不要過度拜托班主任,避免過于熟悉的班主任“卷入度”過高,放大孩子的優點或缺點。
將孩子的成績與教師自己的“能力”徹底剝離。親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誰也無法代表對方。我非常感謝郭子軒身為教師子弟,一直保持各種低調的狀態。他屬于情商比較高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朋友遍校園,卻從不參與學生干部的競選,也不參與各種評獎。
他跟我說,能在耀華中學讀書已經很滿足了,不能奢望太多。作為子弟,往往就算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成果,也會被一些師生誤認為是“特權”使然,教師子弟內心淡泊為宜。
(“麗珊幸福心理”創始人 張麗珊)
編輯:梁霄
關鍵詞:教師 子弟 公允性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