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問答
一、 “十二五”期間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取得了什么成績?
“十二五”以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提高1.51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水平。
一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得到鞏固完善,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35.29%下降到29.27%。
二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增加到5.11張,執業(助理)醫師數增加到2.22人,注冊護士數增加到2.37人。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廣泛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等活動。
三是生育政策逐步調整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統籌推進。平穩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研究啟動全面兩孩政策。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機構改革有序開展,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扎實推進。
四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成效顯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服務內容增加到12類45項。成功防范和應對人感染禽流感等突發急性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
五是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醫藥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全國超過9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的鄉鎮衛生院、8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經過“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我國城鄉居民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衛生與健康事業國際影響力凸顯,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與《“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及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按照健康中國建設有關部署,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一綱要、兩規劃”)編制工作。其中,“兩規劃”是對“一綱要”的具體細化,醫改規劃側重于改革,衛生與健康規劃側重于發展。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2016-2030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緊緊圍繞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保障、健康環境、健康產業等健康決定因素和保障措施展開,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系統性。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專項規劃之一。規劃內容以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為主體,并擴展到了環境保護、體育健身和食品藥品等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直接影響因素,體制機制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是“十三五”時期落實《綱要》各項目標任務的細化實化。
《“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緊緊圍繞實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確定的目標,以問題為導向,把“十三五”期間體制機制建設的重點任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強調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三、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在應對老齡化方面作了哪些具體安排?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解決好這部分人的健康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為了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對衛生與健康事業帶來的挑戰,“十三五”期間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導和綜合干預,推廣以慢性病管理、中醫藥和老年營養運動干預為主的適宜技術,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有效改善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降低失能風險。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老年心理健康和心理關懷服務。積極防治老年性癡呆病。
二是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重點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鼓勵其根據服務需求增設老年養護、安寧療護病床。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發展和加強康復、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
三是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鼓勵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與養老機構開展對口支援、合作共建。推動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之間的轉診與合作。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醫療機構,開展老年病、康復、護理、中醫和安寧療護等服務。
四、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十三五”期間計劃生育事業將如何發展?
“十三五”期間,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一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做好政策調整前后計劃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的銜接,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出生人口監測預警,及時把握出生人口動態。
二是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統籌推進生育政策、服務管理制度、家庭發展支持體系和治理機制綜合改革,推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數量為主向調控總量、提升素質和優化結構并舉轉變,由管理為主向更加注重服務家庭轉變,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會和公民多元共治轉變,更加注重宣傳倡導、服務關懷、政策引導和依法行政。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能力建設,穩定基層工作網絡和隊伍。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全面推行網上辦事和承諾制。
三是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政策體系,加大對計劃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加強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和關愛。繼續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實行扶助標準動態調整。在生育水平較高、生態環境脆弱、扶貧任務艱巨的西部地區,著力做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工作。堅持男女平等,嚴厲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四是堅持和完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堅持計劃生育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堅持計劃生育兼職委員和領導小組制度,強化各地區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與新時期形勢任務相適應、科學合理、便捷高效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體系和運行機制,落實“一票否決”。
五、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在健康產業發展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
引導和支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是“十三五”時期衛生與健康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大力發展社會辦醫。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張床位為社會力量辦醫預留規劃空間,同步預留診療科目設置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推動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上水平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兒科、精神科、老年病、長期護理、口腔保健、康復、安寧療護等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大力推動醫師多點執業,鼓勵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大力發展第三方服務,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等。
二是積極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提高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水平。推動健康醫療旅游發展,開發有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提升醫療服務的國際化水平。培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新業態。加強健康體檢的規范化管理。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三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保之外的需求。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積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加強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醫療執業保險。
四是創新發展藥品、醫療器械等產業。鼓勵創新藥和臨床急需品種上市。在加強行業規范的基礎上,推動基因檢測、細胞治療等新技術的發展。引導企業提高創新質量,培育重大產品。大力發展智能健康醫療裝備。支持提升醫療設備的產業化能力和質量水平,推進發展應用。開發可穿戴生理信息監測設備、便攜式診斷設備等移動醫療產品和可實現遠程監護、診斷、治療指導的遠程醫療系統。
六、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產科床位一床難求的現象屢見不鮮。“十三五”期間在緩解這一問題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
為了滿足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對婦產科資源的新增需求,“十三五”期間將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改善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在孕產保健、出生缺陷防治、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計劃生育方面技術與服務能力。支持省、地市、縣三級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改善婦幼健康服務條件,新增產床8.9萬張。
二是完善生育政策服務人才保障。加大婦幼健康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廣泛開展產科、兒科醫務人員崗位培訓和轉崗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力爭增加產科醫生和助產士14萬名。
三是提高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加強婦產科診療能力建設。向孕產婦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進一步提高孕產婦、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加強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十三五 衛生健康規劃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