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在挑戰與機遇中轉型
民盟中央“改革開發區管理體制,促進開發區轉型創新發展”年度大調研綜述
但是鑒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發展極不平衡,不同區域在功能定位、基礎條件和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調研組還建議在國家層面對開發區的管理考核及其相應的目標考核指標體系進行設計,充分體現地區差別,進行分類指導,實施差異化管理,避免搞“一刀切”。
當發展遇到土地制約
在上海,如果要問張江高新區在哪里?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回答的問題。因為從1991年發展至今,張江高新區由原來的一個園區擴大為包括張江核心園、楊浦園、嘉定園在內的22個園區,覆蓋上海全市所有區縣。
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曹振全坦言,自主創新、轉型發展是張江20多年發展歷程的核心。“因為上海市區早就沒有可供開發的土地,粗放型發展已不能維系,一園多區的模式則使得周邊區縣成了張江高新區的‘后花園’,為開發區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張江模式背后,突顯的是開發區發展的土地困局。
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余云州面對調研組表達了同樣的憂慮,“目前,廣東全省經開區近一半土地已開發,珠三角地區開發區開發面積更是達到七成,發展空間不足成為開發區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瓶頸。”
土地問題緣何而來?全國耕地保有量18億畝是一條紅線,保護耕地與發展用地的矛盾已十分尖銳,國家對土地資源的管理越來越嚴格,開發區新增用地規模和用地指標難度增大,這是土地困局的客觀因素。
此外,調研組還了解到,現行的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單一模式導致土地閑置浪費現象嚴重,尤其是省級以下自行設立的開發區,由于以“零成本”或“極低成本”的土地價格吸引企業或開發商,大量土地被惡意囤積和浪費。
要給開發區創新轉型營造騰挪空間,又不能形成新的浪費。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惠強提出,推進開發區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利用考核機制,提高投資強度和容積率等項目控制指標,但也不盲目增加用地,讓土地對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倒逼。“同時探索開發區工業、商業、科研用地之間的混合用地機制,注重配套規劃和協調發展,促進產城融合。”
通過創新增強開發區內生動力
4月19日,陳曉光率民盟中央調研組來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北京建設首都科技創新中心的大背景下,開發區尤其被賦予更多期待。
其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促進創新轉型發展,在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之下,成為包括北京在內,各地開發區擁抱經濟新常態、增強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盟中央 開發區 開發區轉型創新發展 2016年度大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