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農村教師有更多獲得感
日前,一家媒體刊發調查報道,指出現在農村小學的硬件建設提高的同時,學生卻越來越少。鄉村小學“減員潮”加速席卷全國,農村父母普遍的做法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送到縣城或者更好的城市里讀書。
農村家長的這種做法不過是再次反映了教育領域的一個老問題:教育資源不均衡,眾多家長不甘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起跑線涉及整條教育“跑道”,比如它會直接影響孩子就讀初中,進而影響孩子的中考乃至高考。很多地方實施劃片招生辦法,理論上農村的小學生會升到鎮上的初中就讀,而縣城的小學生會到縣城中學讀書。這使得農村孩子從小學就“逃離”農村的動力更為強大。
農村與城市教學質量的差距毋庸諱言。《中國青年報》刊登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鄔志輝的一份調查指出,農村教師第一學歷畢業院校主要為中師和師專,而“985”和“211”高校畢業生只占調研樣本的2.46%,即使省屬重點本科高校畢業生也只占5.50%。雖然教學水平并不能和學歷完全畫等號,但這至少意味著,農村學校對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輕人缺乏吸引力。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專門針對農村教師,提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其中就有拓寬農村教師的補充渠道,增加教師的待遇等舉措。筆者的一位親戚是一所鄉村小學的校長,據他介紹,現在同級別的農村教師待遇已經和城里相差無幾。
但這時候,農村教師也面臨著和學生們類似的問題。城市的生活環境和職業機遇,顯然要比農村更多,對城鄉教師而言,這是賬面工資之外的隱形福利。筆者那位親戚舉了一個例子:農村里基本沒有辦輔導班的,但縣城里基本沒有不辦輔導班的,對很多教師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誘惑,很多有門路的教師,都會調到縣城的小學去。
農村小學面臨的教育問題,其實是一個系統性難題,它關乎政府對農村的教育投入,也關乎農村和城市在經濟、生活環境等一系列方面的投入。可以說,農村小學的“空心化”,是長期以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一個縮影。傳播學上有一個“知識鴻溝”理論,認為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差別,會最終體現在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上,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消弭這種差距,僅僅靠拉平政府在城鄉教育投入上已經不夠。要想吸引更多、更好的教師人才留在農村,投身農村教育,需要政府部門投入更多,讓農村教師有更多獲得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農村教師 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