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春運客流首次不增長是提升服務的契機
2018年春運從2月1日開始至3月12日結束,共計40天。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全力做好2018年春運工作的意見》預測,2018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8億人次,與上年春運基本持平。這將是近年以來首次出現春運發送量與上年春運持平的情況。(《羊城晚報》1月9日)
無論是節前集中返鄉或是節后集中返城,每年春運對交通運輸系統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但今年春運情況將發生改變,有關方面預測客運總量首次出現不增長,這意味著交通運輸系統整體壓力不會像往年春運那么大,因為客運總量不增長,而整體交通運力依然在不斷增長。
今年春運客運總量首次不增長,可能與觀念轉變、醫保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因素有關,很多人返鄉過年是因為老家有父母,如果父母在身邊,就不用加入返鄉大軍了。
可以說,近年來春運主要是圍繞“量”進行服務的,即盡最大努力把想回家過年的旅客都安全運輸到目的地。每年春運高達幾十億人次需要發送,而各種運力總是有限的,那么側重于保障“量”也屬正常。今年春運客運總量不增長,如果未來幾年保持這種趨勢,顯然不能只考慮“量”了,還要充分考慮春運服務的“質”。
對于各種運輸企業而言,提升服務的“質”,不僅有營利機會,還能重塑形象。對廣大旅客而言,也希望享受更好的春運服務。有關方面不妨把“客運總量首次不增長”當成春運服務的轉折點,即春運應當由“量”進入“質”的時代。
需要說明的是,強調“質”不是要脫離“量”,而是在保障發送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服務效率、服務滿意度。簡單來說,就是讓旅客春運出行比往年春運出行更舒適、更滿意。無論是鐵路還是民航或是公路,相關企業都應該進一步提升春運期間的服務標準和服務水平,以優質服務爭奪春運這塊“大蛋糕”。
多年以前,為了回家過年,很多人為了搶一張票費盡周折,出行很沒有尊嚴。近些年,隨著交通運力和服務質量提升,情況不斷好轉,但仍與公眾期待有一定距離。比如中消協發布的《2016春運鐵路客運服務體驗式調查報告》顯示,黃牛黨、拉客、載客、禁煙區吸煙等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這些違規行為顯然會影響到旅客滿意度。
從有關部門到各運輸企業,都不能再滿足于旅客發送量。一方面,在春運期間嚴格按照相關行業服務標準,如《民用機場服務質量標準》《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質量標準》等,服務出行旅客。另一方面,以問題為導向,完善春運服務質量,既可以根據以往暴露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旅客調查來完善服務。
春運客運總量首次不增長,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希望各方意識到這個契機,推動“大交通”領域及時轉型升級,推進春運供給側改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春運 服務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