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百分之二緣何成為“天花板”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10年后,全球經濟開始全面復蘇。危機以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紛紛采取超級量寬甚至負利率的做法,向市場注入了巨大的流動性,從而使廣義貨幣(M2)的增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讓人困惑的是,這些國家的物價水平10年來一直表現平穩,各國央行確定的2%的通脹目標,至今看起來難以企及。
據有關統計數據:美國M2發行量至去年1月為12.44萬億美元,較1990年增長2.78倍;歐盟同期增長2.86倍;日本的M2數據至2016年1月為923.73萬億日元,較2003年4月增長了36.5%。
央行撒了這么多錢,物價卻沒坐上火箭。這種看似違反常理的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從供給角度看,首要原因歸咎于全球化條件下國際貿易的發展。全球化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國家卷入到國際分工與貿易的潮流中,從而增加了全球商品供給,大大壓制了商品價格的上漲。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的商品價格只要出現上漲趨勢,境外更具競爭力的商品就會流入,要么對沖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要么把物價上漲國家的高成本企業淘汰出局,只有那些不能自由競爭的部門可以僥幸除外。
從需求方面看,某些因素也在制約著物價的上漲。全球性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是造成全球總需求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爆發也對世界總需求造成了進一步的沖擊。最后,由于全球經濟疲軟,大宗商品價格長期下跌,使得那些資源出口國收入水平銳降,其對商品的需求大幅縮減。因此,即使一些主要經濟體采取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也難以推動物價上漲,很可能已經掉入凱恩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那么,新增貨幣又去了哪里?
“金錢永不眠”。它們不去商品市場推動物價上漲,那就一定去了別的更為有利可圖的地方。走出商品市場,我們不難發現,不斷增加的貨幣,正在持續不斷地流向資產市場,瘋狂購買各種各樣的有價證券和不動產。美國的股票市場不斷創新高,道指首次突破25000點,美國等許多國家的房產價格也不斷創下新高。新一輪的資產泡沫正在逐漸形成,在一些國家已經形成、并且到了極有可能破滅的地步。
由此可見,目前的低通脹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它不僅會壓制投資,還會導致貨幣超發。前者會帶來經濟衰退;后者會增加金融風險。對此,央行再也不能簡單地僅以物價作為政策目標來決定貨幣政策是緊還是松,還必須把資產價格列入其政策目標,采取宏觀審慎的貨幣政策,預防金融危機,同時推行能夠激勵投資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
(作者為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貨幣 增長 國家 緣何 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