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超高溢價收購之弊不可不防

2016年05月31日 11:20 | 作者:吳黎華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A股上市公司的一些大股東越來越“任性”。2015年以來,市場進入并購高發期,與此同時,高溢價甚至是超高溢價并購頻頻發生惹來交易所關注。在這些并購交易中,有些是跨行業超高溢價進行收購,有一些則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把自有的資產以超高價格裝入上市公司。A股部分上市公司進行的超高溢價收購,本質上是以犧牲中小股東的利益為前提,進行的一場前途未卜的豪賭,一些甚至是濫用大股東的支配地位進行利益輸送。

2016年以來,A股市場的高溢價并購愈演愈烈。5月,四維圖新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杰發科技100%股權,交易作價38.75億元,溢價率高達835.44%。在此之前,則有新文化溢價逾150倍收購千足文化,三毛派神溢價30倍收購北大眾志持有的眾志芯科技100%的股權,廈華電子溢價13倍收購數聯銘品100%股權。這些高溢價并購,屢屢引發交易所的關注。

目前整體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不少行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難以為繼,的確有十分迫切的轉型需求,這也是近年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尤其是跨界并購重組高發的主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企業的轉型和并購是一件好事,也是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體現。但是,大量出現的高溢價甚至是超高溢價并購,正在顯著加大投資者的風險,應當引起重視。

一方面,上市公司進行超高溢價收購,標的企業往往給出較高水平的業績承諾,從數據來看,這些承諾無法兌現的比例正在不斷提高,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并購形成的資產則面臨著巨額減值的風險。數據顯示,2010-2015年上市公司與重組方簽訂的業績補償協議從31份增加到349份,業績承諾爽約正逐步增多,其中在2012-2014年業績承諾未完成率分別為16%、20%和14%,2015年則沖高到22.34%。也就是說,上市公司“豪賭”未來的大量高溢價收購,其風險正在不斷積累,而最終的買單者,卻只能是投資者。

另一方面,一些高溢價收購暗藏“貓膩”,甚至有向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的嫌疑。在近日終止的通策醫療50.5億元收購海駿科技一案中,收購標的預估增值率高達427.19%。標的資產與上市公司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換言之,實際控制人計劃以高價把自己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在迪森股份7.35億元溢價率488%收購迪森家鍋100%股權一案中,交易的對手方Devotion是迪森股份的兄弟公司,兩者同屬于一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這一交易一經公布,也立刻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質疑。無論是以支付股份還是現金的方式,支付對價的都是上市公司,全體股東都是這個對價的承擔者,高溢價收購大股東的自有資產,無異于通過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來滿足大股東的需求。

客觀而言,并購重組無論是否跨界,都是上市公司自身的權利,但在具體的交易中,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益應當得到保護,一些超高溢價收購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上市公司管理層“豪賭”未來,卻把不確定性留給了全體投資者;一些超高溢價收購更是借并購之名行輸送利益之實,無論哪種,都是損害中小股東利益以自肥之舉,應當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編輯:曾珂

關鍵詞:超高溢價收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