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習近平同志幫助福建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紀事(圖)

2015年11月23日 17:34 | 來源:福建日報
分享到: 

能修路的地方就修路,條件惡劣、無法修路的地方就搬遷。1985年扶貧工作剛起步時,寧德就針對偏遠地方的受災戶實施“救災搬遷”工程,遷出的群眾較快地脫了貧。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又對一些發展基礎和條件較差的貧困村、受災村、草房村(戶)實施搬遷。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傾力推動這項工程。到1993年,全區已有76個村1289戶6235人完成搬遷。

習近平同志幫助福建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紀事2


1989年春節,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看望慰問蕉城區九都鎮九仙山畬村在強臺風中受災的群眾。(資料照片)


這一為民惠民之舉,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造福工程”。人們在新居貼上“造出一番新天地,福到農家感黨恩”的大紅對聯,表達樸素而真摯的感恩之情。

1994年,福建省將“造福工程”列入省委和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寧德的搬遷工程也受惠于此,然而,由于點多面廣、資金有限,力度還有待加大。

1997年5月,省政協的一份調研報告擺在分管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的案頭。報告反映,盡管近幾年來全省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閩東仍有一些少數民族群眾住在以茅草為頂、泥土為地的茅草房里。

習近平高度重視,多次召集有關部門商討解決辦法,并深入閩東的福鼎、霞浦等地調研,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建議進一步把閩東民族居住區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作為重點,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

根據習近平的調研報告,省委和省政府決定,從1998年開始,把茅草房改造和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列為“造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實施。

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的“造福工程”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多個自然村、101萬人整體搬遷。

搬出大山的群眾,生產生活如何?這是習近平心中的又一牽掛。

寧德蕉城區霍童鎮東嶺村村民70%是畬族。他們原先居住在深山,生存環境惡劣。村主任鐘慶雙還記得,那時出門買點東西,來回需要兩個多小時;有一次,半夜醒來,發現山洪都沖到床鋪前了。1993年,得益于“造福工程”,他們搬出大山,不僅居住安全,交通也方便多了。

1999年6月8日,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來到村里調研,和村民座談。

“村民沒見過這么大領導,都不敢說話。習書記就鼓勵大家說,我們來調研就是要聽大家講真話、講實話,有什么困難大膽講。”時任村支書黃如椿回憶,一聽這話,大家紛紛說出心里話:村路還是沙石路,靠肩挑人扛,一天只能把兩根毛竹弄下山,如果路修好了用車運,一天幾十根沒問題;沒錢架電纜,電壓不穩,買了電視也看不上……

“沒想到習書記當場協調有關部門給予東嶺村12萬元的資金支持,幫助解決問題。2000年,村里就架設了新電纜,村道也硬化成了水泥路。”黃如椿說,當時,習近平還囑咐,少數民族地區要發展,上面的部門能支持的一定支持,同時畬漢兩族群眾也要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座談會結束后,習近平還主動提議與畬村的干部群眾一起拍照留念。后來,村民特意將照片放大洗印后掛在村部。

15年過去了,墻上的照片漸漸泛黃,東嶺村村民的日子卻越過越紅火,兩三層的樓房隨處可見。這些年,村里因地制宜,發展毛竹、茶葉、水果等種植業,去年全村農業總產值達390萬元。

那次調研,習近平還到了周寧、福安的一些老區基點村和少數民族村。他說,貧困地區基本都位于老區和民族聚居區,對民族聚居區要像對待老區基點村一樣進行扶持,下基層要多跑困難的山區,多往那些交通不便甚至不通公路的山村走走。要帶著感情去調研,從根本上去扶貧。

1999年7月,省委和省政府急群眾之所急,莊嚴承諾:在今明兩年(指1999年—2000年)內基本解決老區和少數民族建制村的“五通”(通路、通飲用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問題!并且將其列為2000年省委和省政府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這兩年,全省投入“五通”建設的資金達4.6億多元。其中,1999年投入3.48億元,是有史以來“五通”建設資金投入最多、力度最強、規模最大的一年。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習近平 脫貧致富 紀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