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數字經濟發展應關注“內生源動力”
文/尚進
當前國家十分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發展特色的理論范式和框架體系。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明確了發展目標的同時,也為相關領域的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2022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復,設立數字經濟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中國數字經濟,加強了統籌協調的力度。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7.8%。根據《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
然而在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我們從實際調研中發現,全國很多地方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從根本上缺乏內生源動力的驅動,因此往往會在對數字經濟發展內涵缺乏深刻理解的情況下,倉促上馬,動作僵硬;一些地方甚至為了搞數字經濟而搞數字經濟,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之中。這也直接導致了各地在制定數字經濟相關政策時往往傾向于貪大求全,且片面對追求數字基礎設施等所謂“數字經濟GDP”硬指標盲目投入,造成巨大經濟和社會資源浪費的同時,也與當前國家提倡“過緊日子”和聚焦“提質增效”的發展主旋律有所違和。
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老子在兩千多年前的《道德經》中就有“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的論述。兩個世紀后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時至今日,這些理性觀念始終被廣泛認可,并被后人形象地定義為“第一性原理”。基于這一原理,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必須首先找到“內生源動力”,并以此為基礎梳理邏輯,才能進而有效驅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固然,科技創新始終是人類文明進步過程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這點無可厚非;在數字時代,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推動全球經濟社會進入全新發展階段,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然而,在特定的背景下,以何種方式推動科技創新,最終想要達到怎樣的效果,卻時常被人們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而這也恰恰是當前中國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最亟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當前中國正處于一個國際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的逆全球化時代,西方勢力竭盡所能打壓中國,并且通過各種違背信義和道德的手段,試圖全面遏制中國的和平發展。這一方面體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不惜破壞貿易規則,強行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另一方面,又掄起對華制裁大棒,極力遏制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政府提出“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面臨如此嚴峻的國際政治局勢,加之全球新冠疫情不斷反復,以及俄烏沖突引發的多種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社會穩定也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我們在現階段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更應該明確方向,在政策制定上做到有的放矢,以成效為導向,優先構建以暢通國內大循環為主要方向的數字經濟發展體系。
首先,應該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核心,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改造。
由于受到整體國際經貿環境的負面影響和全球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我國的出口受到嚴重干擾,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傳統加工制造業,由于產品無法出口,大量產線被迫處于停滯狀態,很多賴以生存的企業苦苦掙扎,面臨破產危機。但過剩的生產要素如何轉化為面向國內市場的有效生產力,滿足國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加快提升創新意識,充分運用數字科技手段,重構生產關系的同時,再造生產流程,優化發展模式;通過數字化方式,面向不斷變化和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和個性化需要,快速大力推動柔性、定制化生產和服務。此外,應加快數據要素的有效統一和配置,加速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充分發揮多元化平臺經濟作用,高效拉動日益豐富的國內市場需求,提升供給體系水平和質量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大力倡導適用性創新,積極鼓勵適用性創新技術的研發和普遍應用。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需要長短結合,目標導向。在滿足“卡脖子”工程的同時,也要大力倡導適用性創新,以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設計為先導,積極主動投入相關技術研發和應用,以滿足面向國內經濟社會多層次且不斷變化升級的多元化市場需求。在這一過程中,面向社會發展及相關市場環境的需求調研至關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新時代不斷演進的社會結構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才有可能把創新和現實的經濟社會需求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此外,還應大力鼓勵、推動和引導相關政府部門和平臺企業,在確保數據安全前提下,面向廣大授信創業團隊,以低成本方式,通過分級分類等有效途徑,有序開放數據資源,并通過設立評優機制,全面發動全社會創新創業力量,深度參與到適用性創新技術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去,打造多層次多結構多元化的全民社會經濟創新發展新格局。
第三,進一步關注數字經濟綜合型人才培養的落實工作,推動傳統就業人才有效“數字化”升級。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后的二百多年以來,就業始終是各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新時代,衡量一個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得好壞,就業同樣是關鍵。隨著近年來我國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加速,各類新職業不斷涌現,數字經濟人才的培養正在從“技能型”向“綜合性”演變。可以預見,未來數字經濟領域的就業格局也將朝著更加多層次、多結構的方向轉變。2018年,國家發改委等1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就業為主線,以同步推進產業結構和勞動者技能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加快形成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就業政策體系,大力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就業創業服務能力,不斷拓展就業創業新空間,著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接下來,還應在政策落實上,提升綜合型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的實效,并以此作為高質量發展成效評價的一項關鍵依據。
當今世界,數字變革不可阻擋,數字經濟建設對所有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在數字經濟發展體量和數字經濟頂層設計等方面全球領先。然而在當前特殊國際背景下,中國發展數字經濟,需要首先以滿足國內經濟和社會需求為核心的數字化轉型作為發展的“內生源動力”,因為其關乎我們追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路徑,關系我們相關領域的巨大投入是否能夠實現成效的最大化。與此同時,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需要高度重視基于深層次社會需求調研的適用性創新技術研發和應用設計,并著重落實數字經濟綜合型人才的有效培養。
數字文明時代,中國以新的姿態屹立世界東方,需要堅定的信念和強大國力,更需要明確的方向和前所未有的大國智慧。衷心期盼中國通過擁抱數字經濟而崛起,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信息界雜志社社長、中國信息界發展研究院院長)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數字 經濟 經濟發展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