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專精特新”潮涌榕城
——福建省福州市“專精特新”企業走訪見聞
有這樣一批企業,它們塊頭不大,卻獨領風騷,在一個個特定領域做精、做深、做透,做到極致;
有這樣一批企業,它們取道“窄而深”,突出“精而強”,以星火燎原之勢搶占了榕城發展新高地。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它們便是在享有“海濱鄒魯”之美譽的福州市,正不斷壯大的一個個專注實業、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企業。
去年底,福建省新增18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福州45家企業上榜。至此,全市共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9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小巨人”企業9家,除廈門單列外,總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企業如何努力奮進?政府如何營造環境?他們又憑什么能“獨步江湖”?近日,記者走進福州部分“專精特新”企業,一探究竟。
秀出“硬科技”
盛夏時節,一雙“AI千里眼”,眺望全省知名文物古跡。
在福州三坊七巷林覺民、冰心故居,激光傾角傳感與遠側監測系統正實時監測房梁傾斜位移變化;在福州上下杭景區,應用非接觸式遠程監測技術,可實時監測老舊高危墻體位移;在距離泉州安平橋百米之外,遠程AI測量攝像機非接觸式多點監測系統在不影響參觀的情況下,通過數據實時分析橋梁沉降趨勢變化……
“通過遠程智能監控,我們可對文物建筑的位移、沉降、形變等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無接觸、無損害的遠程監控監測,并對監測點位位移趨勢進行自動分析。”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文表示,企業的遠程視頻監控測量技術,其實就是一項“從0到1”的突破。
10多年前,他在工地上發現,生產安全及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瓶頸,“比如測量員背著幾十斤的儀器在現場風吹日曬,但及時性還是不夠,而且存在出錯率。”彼時的鄭文便有了一個想法,為什么不用上機器和信息技術呢?
為了最快打破傳統模式,攻克現場測量缺陷,他開始帶著自己的想法頻繁走進各大院校,尋求各行各業專家合作。在一次次“會診”、嘗試中,激光測量技術與遠程視頻圖像實現有機融合,誕生了國內首創集遠程視頻監控與遠程精準測量于一體的智能視頻監控測量設備——AI測量攝像機。
如今,走進匯川物聯,形態各異的智能測量攝像機一字排開,展示著產品的更新迭代。其遠程視頻監控測量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8項,累計為1.6萬多個建設項目提供服務,輻射10余個省(區、市),成為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在2020年和2021年還蟬聯了福建省數字經濟領域“獨角獸”創新企業。
未來,如何從“小巨人”成長為真正的巨人?鄭文的答案仍然是“創新”,“干企業要不忘初心、要有定力,要做就做到最好。我們將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朝著成為‘視頻監控測量領域的引領者’目標奮進。”
與此同時,在位于福州高新區海西科技園創新園的福建浩藍光電有限公司的展示廳,高像素、紫外、紅外……各種各樣的鏡頭讓人大開眼界。
浩藍光電是中國最早的專業機器視覺產品制造商,2000年成立以來,聚焦光學鏡頭的研發與生產,從一片玻璃到一個鏡頭,從單個光學元器件到光學系統,技術工藝不斷實現跨越提升,形成了完整產品鏈,創下了全國首發1.5億像素40毫米焦距、60毫米焦距的鏡頭,全國首發3CMOS和3CCD的影像傳感器適配的鏡頭等多項核心技術。
填補技術空白、具有高成長性,在自己所處的細分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這樣的企業,正是福州制造業轉型所急需的。近年來,福州市緊緊抓住國家、省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契機,實施梯度培養,大力度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積極構建市場主體梯次發展鏈條,努力引導全市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小巨人”企業。
醞釀“大跨步”
“小配件蘊含高技術,小企業支撐大配套。”在“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的福州,全市“專精特新”企業正在醞釀“大跨步”……
冒著暑氣,走進位于福州馬尾的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當步入展廳,一張火星高清照片奪人眼球,讓人心頭更是“火熱”。
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這是我國星際探測征程上的重要一步,福光股份憑借其產品成為該任務的“見證者”之一。其中,由福光股份提供的“天問一號”上的星敏感器光學導航系統,最遠可在1000萬公里的距離識別到火星。
時隔一年,拿著手機再次反復觀看探測器著陸火星的視頻,福光股份董事長何文波的喜悅之情仍溢于言表,“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我們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天在變,真正在光學領域下功夫,解決市場需要解決的問題。”
成立于2004年的福光股份,聚焦高精密全光譜鏡頭和光電系統,多年來一路“追光”前行,突破無數關鍵技術,在全球首創大口徑大視場透射式光學系統的設計與加工技術,在全國首創4K、8K、10K超高清鏡頭,鏡片加工精度達納米級,目前擁有授權專利600余項,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如今,在公司位于福清的三號基地,全光譜精密鏡頭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設,項目將實現公司光學鏡頭產能從可見光到紅外的全光譜全面提升。
“國家需要的,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談及未來規劃,何文波認為,當前,我國的光學技術和世界頂尖水平還存在差距,僅僅跟跑是不行的,必須要創新,成為領跑者,“我們要持續開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特種領域,以及安防、車載、機器視覺、工業自動化等民用領域業務,成為全球領先的光學科技企業。”他說。
“攻下這項‘卡脖子’技術,8年來的日夜研發奮斗,值!”福建阿石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圍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項目研發團隊負責人張科倍感興奮。
而張科話里的“卡脖子”技術便是公司與何季麟院士團隊合作的“平板顯示用高性能ITO靶材關鍵技術及工程化”項目,如今在國內率先應用于京東方高世代TFT線,完全可替代進口。
創新、開拓、執著、進取,這是創業之初,阿石創董事長陳欽忠給企業設定的核心價值觀。阿石創還有另一個商標名字:ACETRON,這個名字以“A”開頭,彰顯出一種從頭開始、爭創第一的雄心與韌性。接下來,陳欽忠將帶領阿石創堅定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肩負起推動我國從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轉變的歷史責任,為實現PVD鍍膜材料的高比例國產化而努力。
培育“單打冠軍”
今年全國兩會,“專精特新”這一熱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省會城市,福州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福州市政協委員共同關注的話題。
創新能力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靈魂。市政協委員黃夢財認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力度,讓更多創新型企業參與國家項目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抓住機遇,練好“內功”,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質量人才、推進產學研合作等,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精密儀器、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等高端制造,需要‘專精特新’配套服務。”市政協委員黃錕明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現狀提出,應加快構建現代工業供應體系,培育區域性供應鏈新業態為產業創新賦能,實現本地工業品“指間采購”,打造“鏈主”與“專精特新”企業強鏈補鏈共同體,推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對接合作、配套協作。
堅持引育并舉,才能強化“專精特新”企業人才支撐。市政協委員王克秋長期與“創客”打交道,她建議,有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可設立職工三創基地,圍繞創新升級和技術攻關等開展創業活動。同時,還可以依托基地引進相關的外部創業團隊和科研人員,實現內部創新人才、企業發展課題、外部優質創業力量的最優匹配,帶動企業跨越式發展。
“營造優良的中小企業發展生態,是催生全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關鍵。”在市政協委員林禮渠看來,福州要持續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改革,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營商環境,繼而培育更多擁有“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企業。
“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發展主動權。”市政協委員余根堅則表示,可充分發揮高校院所創新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促進產業鏈融通創新,并建立完善的高校成果轉化評價機制和效益機制,從政策、資本等多方面進行鼓勵,多形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并推向產業化。
7月榕城,熱氣蒸騰,萬物競發,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正在奔向“專精特新”,蓄勢起一場新的奔流,讓我們期待“專精特新”企業加快涌現的福州。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