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中國市場之大,容不下一塊蛋糕“躺平”?
屠光紹委員:消費結構正在變化,嗅到有商機,否則存危機!
觀中國消費結構之變,小切口往往更值得玩味。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自貿港金融專家委員會聯席主席屠光紹近期就關注到了一家外資蛋糕店在中國營銷模式的變化。
五年前,這家外資蛋糕店被冠以“網紅”之稱,五年中該品牌在中國五個省市運營超20家店鋪。最新的消息是,所有這些門店將于今年9月10日終止經營。
消息一出,有人說“網紅總有過氣時”,也有人認為外商對中國市場的熱情降溫了。但在接受采訪時,該品牌負責人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并無退出中國的計劃,未來仍將深耕中國市場,只是從環境上來看,很多歐美品牌早期進入海外市場時都會采用代理形式,但代理模式確實會影響到品牌本身的能力,因此企業決定在戰略上做較大調整和改變,下一步目標是設立直營店。
“從這一案例中我們發現,外資品牌為應對中國消費市場變化可謂時刻準備著。當中雖然不乏水土不服直接退出者,但更多經營者選擇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來適應這種變化。”屠光紹這樣說。
這種變化,小到口味從嗜甜轉向半糖,大到消費者年齡結構、教育程度、收入結構甚至是數字經濟之下個性化需求被滿足,“這樣看來,中國市場的確很大,但你也得不斷適應它的新變化、滿足新需求。”屠光紹表示。
對于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相關的話題,屠光紹保持高度關注。用他的話說,第二屆比第一屆突出了五個“更”字——參會品牌更多;國際化程度更深;會展時間更長;展覽面積更大;首發首秀產品更多。這些亮點背后,我們既看到了中國大市場對全球經濟的牽引力,同時,更多國內精品的參與,將讓我們感受到國內國際消費品供應者同臺參展所帶來的融合互動,也為我國高新精優產品服務出海創造機會,這是雙循環程度不斷加深的一個側影。
當消費品以博覽會形式呈現,是否愿意買、又買了什么,消費者的選擇體現了消費結構的變化。
“比如我們的消費方式從線下變成了線上,購買的商品也從實物變成了非實物。再比如中國人對大健康領域的產品服務非常感興趣,為此很多海外商家把又長又寬的大健康產業鏈變為實際產品在消博會上占據席位。而我們對文化消費的青睞,也讓很多品牌企業嗅到了商機。”用屠光紹的話說,尋求全球化發展的企業有一個共通的經營理念,即“The best globalization is localization”,也就是“最好的全球化方法就是做好各地的本地化”,而消費品最終能否成為“爆款”,其背后的支撐力來自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
“如果說疫情對‘兩鏈’帶來的是硬沖擊,那么我們更應警惕因上游原材料價格變動對下游消費者帶來的軟沖擊,因為后者不僅會影響消費意愿,更會中長期內影響到消費品的質量。從這個角度看,推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更好地開放合作,通過保證消費品穩定進而推動經濟發展是一道必答題。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貢獻,我們也希望各方能夠帶著更多思考參與消博會,并在參會期間找到答案。”屠光紹這樣說。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7月26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