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爭分奪秒,搶救中華民族文化記憶
全國政協“加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藝術傳承保護”遠程協商會現場報道
本報記者呂金平 通訊員李茜茜
6月24日14時30分,云南省政協委員活動中心二樓會議室,全國政協“加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藝術傳承保護”遠程協商會云南分會場與會人員早已整齊就座,等待著這場跨越空間的協商對話。
“每個民族文化的損失,都是中華文化的損失。隨著一位又一位少數民族老人離世,中華民族的部分文化記憶正在消失,這項工作的時間窗口期也正在關閉。”作為最后一位遠程協商發言的委員,身處云南分會場的普米族住滇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直奔主題。
茸芭莘那介紹,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大多數只有本民族語言而沒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字,這些民族文化的口頭傳承人日趨高齡化。而目前,我國開展非遺保護的抓手是《代表性項目名錄》,一項遺產要想得到保護,要通過縣、地市、省、國家四級申報體系的逐級評選,一個項目可能需要十年時間才能申報為國家級,搶救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文化刻不容緩。
“這個搶救,不是搶救文化本體,而是搶救性地對文化進行記錄,把即將消失的文化藝術用文獻形式保存下來。”2018年,茸芭莘那與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聯合發起了“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工作內容是以民族語言和方言為載體,以各種民俗節慶活動為應用場合,系統性記錄與典藏民族文化記憶。目前,已對云南4個人口較少民族進行了部分記錄。
“這項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經費嚴重不足。”茸芭莘那現場算起了一筆賬:目前對普米族、基諾族、怒族、獨龍族4個民族的全部工作經費只有380萬,工作項目包括記錄拍攝與制作的經費、內容翻譯整理、交通及食宿保障、會議服務、宣傳推廣等等,杯水車薪。
茸芭莘那認為,搶救性記錄這項工作應屬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的“特定地區”的“特殊問題”和“特別事項”,應設立專項資金,一攬子、整體性解決。
對此,茸芭莘那建議,國家推動建立涵蓋28個人口較少民族所在的13個省區的全國性工作機制,具體業務由文旅部統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實施,并成立專項經費,由各省配套,國家民委商文旅部統籌分配。
自2013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來,茸芭莘那的每一份提案、建議都與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關,包括加強瀕危語言文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口頭傳統典藏計劃等等。當天短短5分鐘的發言,凝聚了她近10年來一次次跋山涉水深入到偏遠少數民族地區考察調研的思考,濃縮了她多年來身體力行參與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工作的心得體悟。發言中,談到那些逝去的民族文化傳承人和來不及搶救的民族文化記憶,茸芭莘那不禁多次紅了眼眶。
“你的建議充滿感情,具有‘國之大者’的擔當,為你鼓掌。”聽完茸芭莘那的建議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隔著屏幕回應道。
“深受啟發”“認真梳理”“積極采納”,她的建議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負責人的積極回應。
云南是全國世居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富集、絢麗多姿。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工作,在推動立法保護、調查非遺資源和認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建設“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省政協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政協履職的重要方向,開展具有政協特色的助推民族文化保護的履職活動。近年來,省政協圍繞“加快推進實施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協商議政,就“云南少數民族服飾的傳承與創新”開展重點視察……諸多意見建議被充分采納,轉化為省委、省政府的具體決策。
“倍感欣慰、備受鼓舞。”會后,談起自己的建議得到汪洋主席的肯定回應,茸芭莘那激動地表示,將持續關注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當好中華文化的守護者。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民族文化 搶救 保護 工作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