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天津實踐>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鏈條 以科技創新推動天津海水淡化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長李琳梅
海水淡化是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已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全球年生產淡化水已經接近330億立方米。國際上海水淡化技術成熟,正朝著環境友好化、工程大型化、低能耗、低成本的方向發展,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因具有更好的技術經濟性成為國際主流發展方向。僅2019年,全球就簽約了5個45萬噸/日及以上大型海水淡化項目,主要分布在沙特和阿聯酋。
天津是我國最早開展海水淡化科技創新及應用的地區之一,科研力量最強,也最為集中。天津還是我國鹽化工的發源地,在國內最早開展鹽化工和海水提溴、提鎂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具有海水淡化后濃海水資源再利用的技術優勢。
但近年來相比山東、浙江等快速發展勢頭,天津海水淡化有些滯后。山東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已達28.26萬噸/日,從2020年起實施“山東海水調水工程”,三年“投資100億,占地1000畝,年供凈水5億方”。青島實行了海水淡化與水務一體化管理,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管網實現了增加水量和改進水質的雙重目的。浙江也于2019年建成了舟山綠色石化基地18萬噸/日海水淡化工程,采用了熱法和膜法相結合技術。
分析天津海水淡化發展遲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海水淡化工程產能閑置,影響了發展積極性。北疆電廠20萬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工程,但由于淡化水出口不暢、負面影響較大 。二是天津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所采用的技術均為國外進口,海水淡化自主技術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三是自主海水淡化產業優勢尚未凸顯。海水淡化產業鏈條短小,缺乏高端產品,亟需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創新突破。
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建設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通知》,支持天津臨港建設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主要任務是“提升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水平,推動海水淡化產業規模化應用示范”。為進一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發揮天津海水淡化在全國的領先優勢,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鏈條,突出地方特色,推進天津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一是加快建設“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盡快落實濱海新區后續建設資金,確保整體設計功能的實現,全面提升海水淡化技術裝備的核心競爭力、國內外影響力,支持開展海水淡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反滲透膜、能量回收裝置、高壓泵等裝備自主可控,為天津海水淡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是加快構建海水淡化產業鏈條,打造系列高端產品。依托我市海水淡化技術優勢、膜產業及水處理藥劑、海洋化工等產業優勢,一方面構建集研發設計、整機制造、裝備集成、設備加工、關鍵材料部件與藥劑生產、工程總包于一體的海水淡化產業鏈,開發形成多品種、精細化、高附加值的系列高端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另一方面積極拓展海水淡化技術向中水/污水處理、廢水資源化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等領域發展,培育年產值千億元以上的“水產業”。
三是突破體制機制創新,建設10萬噸級海水淡化試驗場。進一步發揮濱海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的優勢,在臨港建設10萬噸級海水淡化試驗場,集中開展國產大型海水淡化關鍵設備、材料、部件的檢測、測試、評價和工藝技術驗證,實現海水淡化水為園區內企業和居民供水應用示范,探索研究濃海水排放方式,開展海洋生態長期監測,為推動海水淡化產業規模化應用及走出國門提供樣板工程。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