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趙建軍等:加快建設生態安全體系至關重要

2020年04月13日 11:13 | 作者:趙建軍 胡春立 |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 趙建軍;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胡春立

在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2月24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生物安全是生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僅要貫徹落實好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等規定,還應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高度進行戰略謀劃。要厘清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概念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加快推進生物安全、生態安全體系建設。

何為生物安全、生態安全?

生物安全概念最早是在199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從人類開發應用生物技術的角度提出的。2000年,130多個國家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自此,生物安全性問題開始引起社會和公眾關注。事實上,不僅生物技術研發和應用中存在著對人體及生態系統安全性的隱患(如細菌病毒實驗室泄漏、轉基因食品等),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為(如亂砍濫伐、亂捕濫食等)也會引發生物安全問題。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是避免生物安全問題發生的前提。因此維護生物安全,需要我們從維護生物所在生態系統的安全著手。那么,什么是生態安全?

生態安全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層次來說。從狹義來說,生態安全是指生態系統的安全,包括3類:一是自然生態系統的安全,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海洋等;二是人工生態系統的安全,包括城鄉、經濟、社會的安全;三是生物鏈的安全,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我們所說的生物安全屬于這個層次。生態安全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區域性和動態性等特征。國家發改委對國家生態安全的基本內涵做出過明確解釋,即主要指一國具有支撐國家生存發展的較為完整、不受威脅的生態系統,以及應對內外重大生態問題的能力。

我國的生態安全總體狀況是良好的,但威脅生態安全的風險依然嚴峻。2017年2月,生態環境部與中國科學院對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10年-2015年的生態國情進行了調查評估。評估結果顯示,經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展開,我國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明顯,生態狀況總體呈改善趨勢。但受到工礦建設、資源開發、城鎮和農田擴張等影響,我國生態空間被大量擠占、自然岸線和濱海濕地持續減少,局部區域生態退化等問題嚴重。全國生態環境依然脆弱,生態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保護與發展矛盾依然突出。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安全與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一樣,都是事關大局、對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的安全領域。隨著對生態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展開,我國從政策到實踐角度日益明確了生態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

2000年,國務院發布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明確提出了“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的目標;2002年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同國防安全、經濟安全一樣,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護生態平衡和保證生態安全、建設和諧社會系統的基石;2004年12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在第一條中明確:“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將維護生態安全作為立法宗旨寫進了國家法律,使其作為一個法律概念得以確立。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我國對生態安全的認識也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闡述了生態安全的重要性,指出要“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五大體系建設,其中一個就是“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建設。

綜上可見,生態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的載體,關系人民群眾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長久穩定,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基石。這一基本觀點已經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達成了共識。

加快建設生態安全體系的對策建議

生態安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難性的系統工程。加強生態安全體系建設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理應在確保國家生態安全戰略順利實施的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加快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刻不容緩。建議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圍繞事關全局的頂層設計、科技創新、生態安全評估、重點領域、國際合作等方面展開。

首先,加強頂層設計。針對我國生態安全的現狀,制定一套符合國家未來發展戰略和目標的生態安全體系制度建設規劃。根據生態安全體系的整體性特征,從全局出發,從長遠考慮,對我國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做整體的考慮;根據生態安全區域性和動態性特征,對不同地區、不同生態環境、不同生態主體(各級決策者、生產企業、社會大眾、資源開發者等)統籌考慮。要用“整體理念”思考生態安全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因地制宜的生態治理模式。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反思、不斷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需要進一步明確生態安全體系建設的各自目標、任務、措施等,通過頂層設計趨于更加合理和完善。

其次,加強科技支撐。面對日益復雜的生態安全問題,一方面,需要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撐。例如,現代生物技術在防治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緩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與壓力方面,正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應該從政策、經濟等方面,鼓勵、扶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綠色技術供給。另一方面,要重視科技創新的生態影響。目前,人類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以滿足人類自身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的同時,也引發了生態安全問題。因此,關注轉基因生物技術、能源技術與工程技術等前沿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生態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再次,加強監測與預警。目前我國在生態安全方面的監測與預警還存在欠缺,如對非法捕殺、銷售野生動物的監管等。應積極探索建立生態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對生態安全重點領域嚴密監測,對突發生態問題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和管理體系,制定多級聯動的監測與應急網絡。

第四,把加強生物安全作為生態安全體系建設的重點。以《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抓手,完善保障生物安全的制度體系。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高度,重新梳理各類法規制度,將有違生物多樣性保護、危害生態系統平衡和安全的法規制度廢止。建立各級執行和監管體系,樹立執法監督權威,將編制、經費、權責落實到位。加強對生物技術開發應用的監督管理,堅決杜絕有害實驗病原體泄漏污染。在全社會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把生態文明教育列為中小學必修課,全方位開展保護野生動物、保障生物安全相關知識、法規普及教育。

最后,加強國際合作。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生態問題尤其是生物安全問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單者易折,眾則難摧。無論是埃博拉病毒、非典病毒還是新型冠狀病毒,都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戰勝。因此,做好生態安全體系的建設離不開合作共建機制,要積極參與國際生態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遵循自然規律,是人類發展永恒的主題;與自然和諧共處,是需要每個人一生學習的必修課,做好生態安全體系建設,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課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安全 生態 建設 體系 全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