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石軍偉:以深化產教融合促高質量發展
作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代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石軍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呼喚更多高質量人才,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今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通過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深遠而重大。
深化產教融合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深化產教融合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但首先需要解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需要平衡好教育與產業兩大系統的目標與準則。如果從人才培養體系視角出發,那么產教融合的“產”和“教”就不僅僅是產業和教育,而應該是產業系統和教育系統。從“教”的角度來看,教育系統的主要使命與價值追求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核心目標。教育的公共品屬性使得教育系統的運行機制具備以政府為主導的基本特征,以公平、公益為主導、以“立德樹人”為行動準則,這就決定了教育系統的行動主體必然以學校為核心。從“產”的角度來看,產業系統的主要使命和價值追求是“生產什么、生產多少、為誰生產”,以“利潤最大化、通過技術創新獲得競爭優勢”為核心目標。產業系統對成本最低和收益最高的追求使其運行機制必然以市場競爭為主導,崇尚效率優先的行動準則,這決定了產業系統的行動主體以企業為核心。因此,我們在深化產教融合的同時,需要注意維持“產教平衡”,既要促進“產”“教”有效互融,也要考慮到“產”“教”這兩個系統的各自特點。也就是說,教育不能完全產業化,產業也不可能完全教育化。這既是社會分工原則使然,也是維持社會系統的專業化結構的基本要求。應認識到,深化產教融合,是促進教育系統落實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寶貴歷史契機,更是促進產業系統將短期利潤和短期市場占有率與長期的人才積累和關鍵技術創新納入戰略思考的有效途徑。通過產教融合促成教育系統與產業系統有效平衡,將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二是需要堅持產教融合的高質量和標準引領相統一。從實踐需求看,產教融合其實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大工程、大戰略,涉及產業與教育兩大系統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時期、不同性質的有效融合,涉及面廣、時期持續長。產教為什么融合,怎么融合,融合什么,融合得怎樣,等等都需要深入挖掘、科學研究和客觀求證。無論什么樣的融合模式和融合路徑,都離不開一個核心問題,即必須以追求高質量的產教融合為根本宗旨。只有高質量、有實效的產教融合,才能真正貫徹產教融合的國家戰略導向和實現產教融合的現實價值。因此,高質量產教融合的標準創建,就成為深化產教融合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從理論上看,標準引領是追求戰略高質量實施的體系保證。政府需要圍繞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要求,在政府、學校、企業三個層面上建立起相關主體必須努力實現有效產教融合的行動過程標準。從現實看,標準創造價值。有效標準可以讓各相關主體依據融合的目標、內容、途徑等,明確各層級、各類部門必須要做好什么、怎么做、何時做等關鍵環節。需要注意的是,產教融合必然帶有明顯的行業特征或專業特征,其標準不能是一刀切或只有一種模式。要真正發揮標準在高質量產教融合中的引領作用,就需要采用多層級的標準來規范和指導產教融合,避免產教融合的無序化、碎片化。
構建深化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
深化產教融合,需要系統推進和具體落實如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與制度創新,以統籌規劃強化政策合力。一引其綱,萬目皆張。這個“綱”要靠完善的頂層設計來打造。產教融合涉及面廣,需要協調的問題大都是多層次、跨領域的,這就需要堅持政府主導、統籌部署,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力求協調推進。我國當前的產教融合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涉及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尚未形成政府、企業、學校各負其責、協同共進的發展格局,存在政策激勵不同步、保障服務不到位、管理權限邊界不清晰、協同力度參差不齊等問題。例如,在產教融合師資建設問題方面,多數產教雙方均缺乏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制度;大多數院校未將教師參與產教融合、服務企業的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范圍。又如,大部分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對接渠道。面對這些體制機制問題,只有加強制度創新,完善頂層設計,突出統籌規劃的引領作用,圍繞培養高質量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任務,盡快打通部門間的制度障礙環節,避免政策出現交叉或真空區域,形成強勁的政策合力,才能為高質量的產教融合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二是突出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以共享、互贏的有效行動積聚融合實力。突出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重要主體作用,是解決此前校企合作中“高校熱、企業冷”以及高校“重理論、輕實踐”的重要途徑。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不僅體現在技術課程、實習實訓等教育內容方面,更是要促使相關高校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動態調整機制,勇于變革,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服務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在深化產教融合過程中,要實現師資力量、技術設備等各類資源在產業與教育兩大系統中的全面共享與互融互通。產業系統圍繞現實需要,為教育系統提供人才培養的真實工作環境、科學研究的課題源頭,教育系統則基于基礎理論研究的成果、高層次科研人員和技術人才,通過更加開放的辦學理念,為產業系統提供技術支持、信息咨詢和大量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庫”。通過諸如此類的共享行動,“產”“教”雙方都能夠找到共同的興趣點和共贏途徑。只有企業主體的贏利目標得以實現,只有教育主體的公益性與公平性訴求也得到了保障,兩者才會積聚越來越強的融合動機與融合實力。教育機構通過產教融合培養和鍛煉了適應市場需求的各類技術人才,為產業界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技術人才和創新動力,而這又反過來強化了企業與大學的合作動機,進而形成自動自發的產教融合“聚變機制”。
三是用好用活組合式政策激勵,以產教融合重大平臺建設激發創新動力。產教融合天然的跨界性決定了其必然采取平臺化發展的戰略。越是重大的產教融合平臺,對接的產業越廣泛,其公共品屬性越明顯,服務社會發展的功能也越重要。因此,深化產教融合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勵。參照社會力量辦教育的基本原則,產教融合平臺建設要用好“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大膽試錯,勇于創新。在當前的歷史階段,可以考慮將針對試點企業的激勵政策,適當擴大至重大人才培養平臺項目范圍。此外,還可圍繞產教融合項目加強財稅金融支持。例如完善財政生均撥款制度,探索建立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生均財政經費相對穩定增長機制和分類支持機制,鼓勵引導金融機構開發適合產教融合項目特點的多元化融資品種。通過用活政府的引導政策,產教融合項目既充分激勵高校、職業院校等積極改革人才培養理念,也可以促進企業、行業、科研機構等相關主體的積極性,形成相互合作的內生動力與社會基礎。在實施過程中,產教融合平臺應是多層次、多樣化的,既可以是國家級重點技術中心或工程中心,也可以是創新創業中心或實訓基地。比如,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新區和省級開發區,充分發揮這些區域重點企業和產業集聚、多種優惠政策匯集的綜合優勢,實現“千區萬企”促產教融合的盛大局面。這些高質量的產教融合平臺建設,將有力推動“雙一流”高校、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育、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和學科專業建設,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和產業化鏈條,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扎實有效的創新動力。
四是強化質量意識,構建政府主導與第三方實施的評估體系塑造可持續能力。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高質量的產教融合,必須對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各方高度強調質量意識。在早期階段,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要引入相對獨立的第三方,構建分行業的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全面開展產教融合質量監測評價與反饋工作。與此同時,要力爭盡快總結提煉國內外典型產教融合的先進經驗和成功案例,結合我國國情,積極構建產教融合標準體系,以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別的產教融合項目的運行效率和質量進行針對性的科學評價。依托產教融合標準體系,可以對各類產教融合企業、產教融合平臺、產教融合項目進行科學的認證,遴選出真正高質量的產教融合項目,提煉先進的融合經驗和示范樣板在全國各行業大力推廣,以實現產教融合的規范化發展,塑造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可持續能力。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融合 產教 高質量 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