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
核心要點:
■ 在當今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科技創新不僅是先進軍事裝備生產制造的基礎與核心,而且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也是戰略謀劃、戰役指揮、戰術運用、戰略投送和后勤保障的核心。因此,在軍民融合范圍廣泛、內容繁多的系統中,抓住軍民融合創新就抓住了要害,找準了突破口,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 科技興軍是建設現代化強大軍隊的關鍵舉措和緊迫任務。要適應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及轉化的新趨勢、新特點,把軍民融合創新作為爭奪未來軍事發展和競爭主導權的關鍵舉措。
■ 軍民融合創新體系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在領導和管理體制上確保統籌謀劃、統籌決策、統籌資源利用和創新實施。
■ 從創意提出、基礎研究到產品和系統研制生產再到應用形成戰斗力的全創新過程的融合,才是軍民融合創新的本質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軍民融合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指出,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6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時進一步強調,要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培育先行先試的創新示范載體,拓展軍民融合發展新空間,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軍民融合發展的關鍵,指明了軍民融合創新的方向。
一、 科技創新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現代戰爭的核心戰斗力,科技創新特別是顛覆式技術創新正在成為現代軍事變革的第一驅動力,科技創新應成為軍民融合發展的核心。
當今軍事變革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科技創新在軍民融合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冷戰結束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科技成果的轉化加速、模式更新,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全面突破并迅速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戰斗力;二是學科交叉、跨界融合創新增多,科技創新的系統復雜性增加,投入強度加大;三是軍民技術的通用性增強,軍用民用轉換加快或同步進行;四是基于上述特點集成的顛覆式創新增多,導致主導技術和戰法的革命性變革。科技創新及其向現實生產力、戰斗力轉化的時效性增強,現有技術及裝備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稍有怠慢可能造成技術和裝備的代差,國家協同融合創新的實力和效率成為國際經濟和軍事競爭強弱的決定性因素。在當今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科技創新不僅是先進軍事裝備生產制造的基礎與核心,而且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也是戰略謀劃、戰役指揮、戰術運用、戰略投送和后勤保障的核心。軍民科技的融合是全創新鏈、供應鏈的融合,而這恰恰是當今我國軍民融合最為突出的短板。因此,在軍民融合范圍廣泛、內容繁多的系統中,抓住軍民融合創新就抓住了要害,找準了突破口,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軍民融合創新要把科技興軍作為優先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施科技興軍戰略。面對國際日益嚴峻的各種挑戰,以科技水平為標志的軍事實力差距仍是國家安全的短板。科技興軍是建設現代化強大軍隊的關鍵舉措和緊迫任務。要適應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及轉化的新趨勢、新特點,把軍民融合創新作為爭奪未來軍事發展和競爭主導權的關鍵舉措。當今,我國具備了科技興軍的雄厚基礎,科研人員數量居世界首位,研究開發投入超過1.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論文發表數量、發明專利申請及批準量居世界前列,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處于世界先進或領先地位,我國科技創新總體上正在從跟蹤為主向并行、領跑轉變。軍民融合創新的主要目標導向,就是要把這一巨大的創新資源激活、集成、高效利用起來,轉化為趕超世界軍事科技強國的獨特優勢,實現跨越發展。
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創新道路。冷戰之后,適應信息化社會態勢,世界各軍事科技強國的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更加靈活、開放、高效,有了重大更新提升,成為軍事變革和軍事創新的強大支撐。如美國的國防科技工業主要依托以私營部門為主的民口工業,其科研機構雖有各類的國家實驗室、國防實驗室作為基地,但80%以上的科研開發任務吸納社會科研開發力量參與或直接從民口采購。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軍民融合創新方面也積累了寶貴經驗。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央成立軍民科技一體化的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全國軍民科技工作。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確定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12個重點領域的軍民融合重點科研項目。這些重點項目的組織實施,主要以民口科學家和科研機構為主體,是跨地區、跨部門、跨學科的全國大協作。當時軍民融合的組織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是符合我國國情和科技發展規律的。這一體系確保了我國在10多年的時間里,以世界上最高的科技創新效率,攻克了國防和經濟建設所急需的大批重大科技問題,奠定了新中國科技體制的基礎和基本構架,一批“殺手锏”項目有效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安全。當然,當時計劃經濟加戰時的體制機制后來衍生出眾多弊端,甚至導致軍民科技脫節。我們要總結自己好的經驗,吸收借鑒國際上好的做法,但又不能照搬別人的模式。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更高效能的國家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二、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軍民融合創新的優勢
科技體制改革30多年來,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科研活力顯著增強,軍民科技脫節問題也得以改進。但與世界軍民融合創新強國相比,我們還處在融合的初級階段,軍民科技二元分割的“兩張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一大批創新成果轉化為新戰斗力緩慢滯后,科技創新仍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顯著短板。導致這種落后現狀的原因綜合復雜,但根本是體制機制的障礙,突出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管理體制缺乏統籌。一是軍民科技管理部門間統籌協調機制不健全,有溝通但缺乏常態化的統籌決策、統籌利用資源機制,供需關系銜接不夠。二是國防科技內部各職能部門統籌協調不夠,存在計劃任務多頭、資源分散浪費等問題。三是民口各科技管理部門、工業部門也存在與軍方合作亂而散問題,效率不高。
規劃計劃銜接協調不夠。軍民科技規劃部門間尚未形成一體化決策、研發、采購機制。一些民口研發的軍民兩用技術得不到軍方的采用,有的推諉拖延喪失了技術的先進性優勢;有的研發項目重復立項,造成低水平浪費;有些軍事科技項目研究過程和民用相關項目結合不夠,研發團隊與相關民用項目團隊結合不緊等。
開放協同不足。科研機構之間相對封閉,追求小而全的“孤島現象”較突出,承擔主要軍事任務的幾大國有科工集團,往往各成體系。多數大學科研機構,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科技機構特別是民營科技企業在承接軍用技術方面作用發揮不夠。不少民營科技企業具備國際一流的研發創新能力,但在“參軍”方面往往只能提供非關鍵技術及產品的配套,沒有發揮優勢功能。
軍民融合的創新鏈過短。世界軍民融合的先進水平是從規劃制定、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全創新鏈條的軍民融合,而我國目前主要是在裝備研制為主的國防科技工業這一下游的結合,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等創新的上游和高端融合較少,尤其在決策支撐系統、戰法、信息和指揮系統等方面技術支撐系統的軍民融合創新薄弱。
應辯證地認識到,我國軍民融合創新有巨大的后發優勢。一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軍民融合的重要論述為今后軍民融合創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二是黨領導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與市場競爭機制的有機結合是我國軍民融合創新的制度優勢;三是我國巨大的科技創新資源特別是世界一流的宏大科技人才隊伍、先進的科研設施、日益快速增長的科技創新實力是實現軍民融合創新的強大資源優勢;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國防軍隊改革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軍民融合創新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動力優勢;五是智能革命正在蓬勃興起,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發展應用最適合軍民融合創新,成為推動新軍事變革的新機遇窗口,搶抓這一先機,可推進我軍智能化彎道超車,走在世界前列。
三、 統籌協調推進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
我們要積極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軍民融合創新和科技興軍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明確軍民融合創新的戰略導向。做好加強國家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把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作為深化國防軍事改革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擺在軍民融合的核心位置。確定一批融合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特別要突出加速新型戰斗力生成、形成非對稱競爭對抗優勢、整體軍事實力彎道超車的新型重點領域。出臺推進融合創新攻關具體舉措,真正實現規劃一體化,全創新鏈、全方位融合,一張藍圖協同實施。
改革軍民融合創新的管理體制。軍民融合創新體系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在領導和管理體制上確保統籌謀劃、統籌決策、統籌資源利用和創新實施。要建立軍民融合創新的國家宏觀管理體制,加強軍民科技融合創新的統籌協調,加強在科技發展規劃制定、科技經費(包括基建費用)的預算編制、科技計劃及重大項目實施的協調等多環節的融合,實現規劃計劃的統籌安排、創新資源的統籌利用、研發及產業化的協同銜接。
促進全創新鏈的軍民科技融合。從創意提出、基礎研究到產品和系統研制生產再到應用形成戰斗力的全創新過程的融合,才是軍民融合創新的本質要求。要加強軍事需求研究和軍事科技發展預測,建立更開放的創意創新方案征求機制,加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科技工程等對軍民融合研究項目的支持。軍隊主導的國防科研專項,要更加開放、廣泛地吸納民口科研機構和民營科技型企業的參與,鼓勵有實力的科研機構和各類科技企業主導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和裝備系統的集成創新。
健全軍民融合創新的各層級研究開發體系。以各類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為平臺,形成“主導性創新基地+網絡”的軍民融合研發和產業化體系,建立起靈活高效的軍民協同創新機制。把軍民融合創新作為建立國家實驗室的重要使命導向,在太空、海洋、網絡、智能科技等軍民融合重點領域優先著手建立國家實驗室。擴大和提升國防重點實驗室的規模和水平,使之成為軍事科技創新為主導、軍民融合創新的骨干基地。選擇相關科研機構,引導支持其增加軍民融合創新的比重,以任務承接等方式鼓勵支持其從事軍民融合創新工作。在國家重點人才計劃中擴大軍民融合創新高端人才的比例,支持民營科技企業建立軍民融合創新基地,支持建立軍民融合的創新創業平臺。
出臺一批有效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的政策舉措。把改革推動、政策激勵、法規保障作為軍民融合創新的有效手段,列入軍民融合政策法規和改革舉措的重點。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加強國家安全觀教育和國防軍事知識普及,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在部隊加強科普教育,提高廣大官兵的科學素質,增強軍民融合創新的思想共識和責任意識。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軍民 融合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