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精準扶貧別忽視了貧困邊緣戶
通過對調研數據分析,筆者發現貧困邊緣戶主要由三部分農戶構成:一是在貧困戶系統內且已脫貧但效果不明顯的農戶,二是本已穩定脫貧但因突發情況導致家庭經濟再度困難的農戶,三是在進行貧困戶識別時,家庭人均純收入略高于當年度貧困線標準,未被納入貧困戶的農戶。
貧困邊緣戶相對集中在年老體弱農戶、殘障失能人口農戶和有長年患病人口的農戶。其共同特點是家庭多數成員勞動能力不強,技術水平不高,就業難度大,收入不穩定,抗風險實力弱。
農村貧困邊緣戶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心理失衡嚴重。部分農戶由于當年收入水平比政府劃定的貧困線標準略高,沒有被識別為貧困戶,他們的發展境地和納入精準扶貧的貧困戶相差不大,卻不能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紅利,引發出心理不平衡。二是悲觀情緒嚴重。殘障失能戶、大病和長期慢性病戶、產業遭遇災難戶對家庭發展前景悲觀失望,破罐破摔、得過且過情況比較突出。三是增收難度極大。由于政策幫扶受限和貧困邊緣戶自身原因,這部分群眾打工無去處、種養無技術、經商無本錢,依靠自身努力實現增收幾乎不可能。貧困邊緣戶的問題不解決,將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成效,影響群眾對脫貧攻堅的滿意度,甚至會影響社會大局的穩定。
幫助農村貧困邊緣戶發展經濟,持續增加收入,把日子過好過紅火,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的重要任務之一。明確鄉村干部幫扶貧困邊緣戶責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貧困邊緣戶增收長效機制。為此建議:
建立貧困邊緣人口技能培訓機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建議涉農部門牽頭,以種養業、農產品加工為主要內容,制定貧困邊緣人口技能培訓計劃,定期入村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進行農村創業指導。縣級職業學校要積極開展對貧困邊緣戶中年輕群體職業教育,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采取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進,集中上課與送教上門結合,使之掌握一定的謀生技能。力爭通過2—3年時間,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邊緣人口進行一次全覆蓋式培訓,以此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
建立貧困邊緣人口有效就業機制。建議市、縣黨委、政府出臺一些針對貧困邊緣戶就業的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鼓勵農村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吸納貧困邊緣人口就業,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人士以來料加工、訂單收購方式,組織貧困邊緣人口從事手工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簡單加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對有能力和意愿開辦便民商店、網店,需要資金扶持的,比照貧困戶幫扶政策,由銀行提供小額貸款,財政負責貼息。
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激勵機制。貧困邊緣戶穩定增收,離不開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黨委、政府要研究出臺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對村集體企業吸納貧困邊緣人口就業的,享受國家相應優惠政策;鼓勵農村貧困人口以現金、實物、土地入股村級集體企業,以股東身份參與企業分紅。
完善貧困邊緣人口防貧保障機制。民政部門的低保制度要與貧困邊緣戶扶持政策有效銜接,對貧困邊緣人口中符合低保、特困供養條件的,應及時納入低保和特困范圍,采取低保、特困兜底保障措施,做到應保盡保。發改部門、扶貧部門要搞好貧困邊緣戶脫貧規劃與鄉村振興規劃的有機銜接,保持各項扶貧政策的持續性,保障貧困邊緣戶家庭年人均收入穩定增長。建議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搞好對接,共同探索實施防貧保險的可行性,及時推出新險種,由政府出資為貧困邊緣戶購買防貧保險,提高農戶抗風險能力。
(作者劉林,系湖南省沅陵縣政協委員)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貧困 邊緣 人口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