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告別“以耗養醫” 北京新醫改啟動讓百姓真正受益!
央視財經評論丨告別“以耗養醫”,北京新醫改啟動!“五個一”,讓百姓真正受益!
6月15日零時,北京近3700家醫療機構正式啟動新一輪醫改。此次改革主要內容包括取消醫用耗材加成,降低儀器設備檢驗項目價格,提升中醫、病理、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項目價格,實施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和藥品帶量采購,改善醫療服務等,因此也被概括為“一取消、一降低、一提升、一采購、一改善”這五個“一”。
作為此次改革的核心內容,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將使醫療機構正式告別“以耗養醫”,那病患就診費用能降嗎?各項措施綜合發力,未來就醫還將出現哪些變化?6月15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和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新聞鏈接】醫用耗材加成
按此前制度,醫療機構對患者實行耗材進價加差率收費,耗材進價500元以上的加成5%收費,500元以下的加成10%收費。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后,醫療機構按采購進價收費,將直接減少患者在醫用耗材上的花費。
取消加成 費用怎么變?
李 玲:“一采購”能降低藥品耗材價格 讓百姓受益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這次是“五個一”改革,當中的“一采購”,包含了京津冀聯合采購、帶量采購的內容,這能有效帶來藥品耗材降價。比如,去年底11個城市的藥品集中采購,25種藥平均降幅超過50%,最高降95%,確實讓老百姓得實惠。
從全世界來說,耗材行業門檻都比較高,科技含量高、壟斷程度也高,高質耗材在我國的價格在全世界來看都是高的,靠單個醫院,甚至單獨一個城市,是談不下價的,聯合采購的作用就在于此。
劉 戈:耗材國產化能推動價格更趨合理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耗材價格高的全都是進口的,比如一些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它們技術含量高,品牌溢價能力也高,進入我們的醫療體系以后甚至能形成多贏:醫院能增收,家屬和病人也安心,同時還降低了醫療風險。但這只是短期,長久來看一定會造成過度醫療,加重病患負擔,放大道德風險。
從根本上來說,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更多的國產化,尤其是真正有競爭力的國產耗材進入市場,推動整個耗材產品價格更趨合理。
服務提價 到底誰受益?
李 玲:提升服務價格 體現醫生價值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我們現在的服務價格,大部分還是90年代末形成的。兩年前北京取消藥品加成調了幾百項,但大部分沒調。目前的改革方向是對的,只是更接近于控制總量、調整結構:過去以藥養醫,就把藥的加成取消了;很快老百姓抱怨說檢查多了,耗材用得多了,這一輪就控制耗材和檢查,應該說還沒有根本地解決問題。提升服務價格,當然比過去靠藥、靠耗材、靠檢查養醫要好得多,但核心問題,還是醫院的補償機制和薪酬待遇問題,這要一步步來。
劉 戈:醫療價格要更多體現醫護的價值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現在的定價機制有歷史原因,比如早年一臺進口CT機很貴很貴,而人們普遍工資水平比較低,那么一次治療的成本計算就會自然地把更多價格附加在耗材上面,但時至今日還沿用過去的標準就極不合理了,一臺好幾個小時的高水平手術,錢沒少花,但醫生、護士能拿到的錢可能占比很低,這就扭曲了醫療服務的付出回報機制,客觀上也導致了行業內灰色收入等問題的存在。
在最終價格里真正體現醫護服務的價值,有助于讓醫護人員合理合法得到應有收入,還會進一步提高診療質量,最終讓病患受益。
李 玲:醫改是系統工程 給醫改一點時間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在英國,一方面強調的是醫生要有合理回報,另一方面又不能給醫生過多經濟激勵。按資質來,一個腦科醫生、一個兒科醫生和一個內科普通醫生待遇是一樣的。為什么不能差異太大,就在于過度經濟激勵可能會出現供給誘導需求,這正是醫療的特殊所在。
我們國家的改革就是在一步步調整過去被扭曲的地方。醫改今年是第十年,我相信老百姓仍然會有抱怨,會認為跟預期有差距,但宏觀上比較,美國醫改也是09年開始,10年后基本無疾而終,這個周期里人均預期壽命沒有變;但這1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長了三歲多。所以要看到這是一個系統性改革,進步也是一點點積累的,我們要給醫改一點時間。
核心觀點
李 玲:醫改還在路上 要動真格 讓百姓真正得實惠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醫改該提速的提速了,該探索的都探索了,要做什么其實也很清楚,就是讓我們的醫院真正回歸公益性,讓它的生存和發展不要跟掙錢掛鉤,讓醫生回歸到治病救人的本質。當好醫生,就有體面的待遇,有尊嚴的生活。我們的醫改朝這個方向走,老百姓就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劉 戈:醫療定價是世界難題 制度設計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醫療定價是一個世界難題,沒辦法通過市場清晰定價。在當下的制度設計中,可以更多引入大數據作參考,統計醫療花費,跟預算做比對,這些數據會對政府定價形成更加可靠的依據。目前在上海、廣州,基于足夠大的樣本形成的數據,已經在定價中發揮作用,也能比較客觀地反映醫療發生的真實成本。而我們的整個制度設計,都有賴于在實踐中的逐步完善。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耗材 醫改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