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現場頭條書畫現場頭條
筆墨當為時代立傳
? ——李延聲談改革開放四十年歷史人物畫創作
《魂系山河》表現百年奮斗史
記者:20世紀90年代,您開始創作《魂系山河》。與《正氣篇》相比,《魂系山河》其實是一個長卷,當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創作想法呢?
李延聲:在《正氣篇》這個系列中,我一共畫了100多位先賢,當時,我就注意到林則徐,覺得他很悲壯,他的精神很感人,我就想創作歷史畫。但是畫什么?怎么畫?一直沒有找到契合點。后來應該是在1995年,我在巴黎辦畫展時,借機到盧浮宮看了5天畫。我看到那么多歷史畫,很震撼,我突然想到了我們的近代史,想到100多年來,我們的先烈前仆后繼奮斗不已。那時候,香港就要回歸祖國了,我們就要洗去百年國恥了,這種精神是以林則徐為代表的。這樣,我的思想一下就清晰了,要畫近代史、畫我們百年來的奮斗歷史,這樣就有了《魂系山河》。也可以說,我畫《魂系山河》整整醞釀了10年,畫了2年,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我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覽這幅畫,當時,這幅畫卷高達3米,裝裱后將近4米,長65米,占了整整一個中央大廳。
《慷慨賦同仇———魂系山河長卷之四》李延聲 作
記者:與《正氣篇》單幅畫作不同,《魂系山河》為什么要選擇長卷呢?在歷史人物畫的創作中,您又遇到哪些困難呢?
李延聲:因為近代史是悲壯的,一幅畫表現不了,就要有幾幅大畫,才能夠展現我們的百年奮斗史,所以最終分了6個部分,《屈辱的條約》《將士殉國記》《銷煙氣如虹》《慷慨賦同仇》等。同時,畫歷史人物畫不僅要熟讀歷史,還要了解人物。當時,謝晉正在拍電影《鴉片戰爭》,我到電影拍攝現場畫了很多速寫,拍了很多照片??紤]到虎門銷煙時的社會背景,我在畫銷煙與勇士的時候,就盡量把辮子盤在頭上,展現其勇猛剛毅的形象。
問:如此巨幅的畫卷,在創作時遇到何種困難?
李延聲:黃胄先生在當初建設中國畫研究院(今中國國家畫院)時,專門建有一個大畫室,面積200多平方米,有兩個高5米,寬9米的電動畫板,可以自動上下。我就在那里完成了《魂系山河》。
在藝術語言的表現上,也是費了心思的。因為表現鴉片戰爭需要一種凝重感,需要風云變幻、歷史的厚重感,所以,我將山水畫中的一些技法融匯到人物畫里,運用斧劈皴,將人物像山巒一樣層層疊上去,展現一種力量感、一種抗爭的精神。
《正氣篇》之一林則徐像 李延聲 作
另外,因為要表現山河破碎,僅靠筆墨語言還不夠,我后來還加入“撕紙”這種技術,把紙做成各種各樣的畫面,弄殘破后一段一段連起來,呈現山河破碎的感覺。觀看的時候,第一眼是山河破碎,第二眼是我們的英雄形象,突出顯現其民族精神。這時,人物變得像雕塑一樣,形成對比,具有深刻的震撼力。
記者:后來,以《魂系山河》為藍本,還策劃了一次交響音畫的音樂會?
李延聲:我在畫《魂系山河》時,因為要尋找靈感、歷史感,所以經常聽貝多芬的交響樂,那時候聽得很多,把磁帶都聽壞了。當時,就感到不同藝術品類之間,有些東西、有些感染力、有些氣勢是相通的。因此,我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2011年在國家大劇院將交響樂和中國畫相結合,舉辦了交響音畫音樂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有震撼力。
因為這次交響音畫的出現,我也總結出了“動感水墨論”:就是將繪畫、交響樂、詩詞、多媒體影像結合,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這不是簡單的跨界,而是新的藝術形式,具有藝術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
編輯:楊嵐
關鍵詞:筆墨當為時代立傳 李延聲 改革開放四十年歷史人物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