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吉林:以服務業推動產業升級
新華社長春6月19日電 題:吉林:以服務業推動產業升級
新華社記者 段續、劉碩、薛欽峰
盛夏時節,吉林廣袤的黑土地上一派新綠,白山松水間涌動著發展熱潮。2018年是吉林的“奮斗之年”,老工業基地振興進入關鍵期,面對產業結構單一的短板,吉林堅定信心謀求轉型,把服務業當作推動產業升級的有力引擎。2018年一季度,吉林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62.7%。
倚重優勢:生產性服務業百花齊放
吉林是農業大省,高品質玉米、水稻全國聞名,又是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汽車、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在工業結構中占比近70%。打破企業間隔閡、加強產品和服務關聯性、發揮工業基礎服務的集聚效應……近年來,吉林在三產融合上不斷發力。
生產性服務業正在成為工業轉型發展的“潤滑劑”,許多傳統企業夯實主業之余,也在服務業發力。國網長春供電公司自主研發了電采暖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該公司總經理李國輝表示,系統可以根據電供暖場所、面積、溫度需求等快速打造最優方案,預測運行費用,受到客戶歡迎。
“我們主營工廠電力設備維修承包工作,為大工業企業服務。”吉林鼎基電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明亮說。在一家熱電廠的業務中,鼎基的團隊入駐后,把每年的電力維護費用從600多萬降到了200多萬。
一些企業抓住吉林傳統的農業、工業優勢,創新產業模式,重組產業元素,實現快速發展。在吉林市,吉林云耕農業把“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精確圖像與實地測土、測肥結合,制定科學合理的種植方案。“進行大數據處理,產量預測更準,農民收入更多。”該項目負責人王麗英說。
吉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表示,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并重的戰略布局,依托農業、工業的既有優勢發展,經濟增長更具活力。
多重突破:新業態追求高質量發展
吉林努力擺脫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一柱擎天”的短板,加大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投入,服務業多領域開花。
壯麗的冰雪景色、歡暢的滑雪滑冰、火熱的關東民俗……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牽動著吉林轉型的步伐。目前,旅游業占全省GDP已接近10%。
長白山腳下的撫松縣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總投資近112億元的長白山魯能勝地高端冰雪旅游項目坐落于此。項目董事長王新東說,為了不燒煤不污染環境,企業投資3億多元搭建了電采暖系統。這樣的高端生態旅游項目,在吉林松花湖、北大壺等地還有不少。
與此同時,物流、金融、電商、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成為吉林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長春華為大數據項目已投入使用,可提供1.2萬臺云服務器的計算服務能力。浪潮大數據中心、長光衛星公司、啟明車聯網北斗服務平臺等一批高端信息服務業項目快速發展。
“2017年下半年以來,華夏銀行給予吉林超過百億元金融支持。”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說。資金支持的背后,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東北地區第一家民營銀行開業、東北地區第一支省級信貸周轉基金落地,域外金融機構紛紛進駐。
電商領域,吉林深化與阿里巴巴集團等知名電商合作,電商村級服務站全覆蓋;物流領域,“長滿歐”班列運量同比增長10倍以上;健康養老方面,居家養老快速發展,“大健康”產業循序推進……2017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6.2%。
謀劃藍圖:為服務業營造良好環境
發展服務業是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托。吉林不僅把服務業項目抓早抓好,統籌全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還出臺了《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實施意見》,各地各部門迅速出臺配套政策,形成了政策支撐體系,加強要素供給,減輕企業負擔。
此外,吉林還大力推進集聚區建設,目前全省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接近50個,累計入駐企業5000多戶。
在延吉高新區科技創新園,入園的53家服務外包企業在軟件開發、物聯網研發應用等領域開展國際合作,2017年園區離岸外包收入達1080萬美元。“信息人才集中,在辦公用房、招聘等方面得到園區有力支持,一些人才還有補貼,非常有助于企業發展。”北京世聯互動網絡公司延邊分公司總務董天說。
為吸引高質量的“真金白銀”項目前來,吉林不斷補足人才、軟環境等短板。2018年春節前,吉林推出被稱為“人才十八條”的新政,在過去幾年累計為企業減負近300億元的基礎上,正快速推進“只跑一次”改革,7月底前將覆蓋80%以上的政務服務項目。“投資環境向好,發展質量趨優,我們很有信心。”國開行吉林分行副行長孫乃波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吉林 服務業 產業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