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關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貫徹上述指導思想,要立足于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基本特征,著重把握好以下原則:一是繼續實施減稅降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結合完善稅制,適時出臺新的減稅降費措施,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二是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嚴控一般性支出,確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教育、醫療衛生、國防等領域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三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按照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提高預算約束力和透明度,完善稅收制度,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四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支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發揮轉移支付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作用,加快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增強困難地區和基層政府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能力。五是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預算安排與績效管理相結合,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以績效為導向,嚴格支出管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六是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合理安排收支預算和適當降低赤字率,為今后宏觀調控拓展政策空間。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做好民生工作,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三)2018年財政政策。
2018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按照三檔并兩檔的方向,調整增值稅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優化納稅服務。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統一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再次擴大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將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對企業新購入500萬元以下的設備、器具當年一次性在稅前扣除。實施企業境外所得綜合抵免政策。擴大物流企業倉儲用地稅收優惠范圍。繼續實施部分2017年到期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實行上述措施,預計全年再減稅8000多億元。加上繼續階段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進一步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各種收費,將減輕稅費負擔1萬億元以上。同時,統籌收入、赤字、專項債務和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提供必要的財力保障。
2018年主要收支政策:
1. 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循序漸進,積極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優先支持地方在建項目平穩建設,2018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500億元,比2017年增加5500億元。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處置隱性債務存量,堅持誰舉債、誰負責,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債務人、債權人依法合理分擔風險。
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在現行標準下,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多渠道籌措資金,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060.95億元,比2017年增加200億元,增長23.2%,增量重點用于“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加大教育轉移支付、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中央基建投資等資金渠道向深度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和文化等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嚴格按照規定的范圍和用途,加快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實質性整合,全面實施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建立完善常態化監管機制,切實管好用好扶貧資金。
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促進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合計405億元,比2017年增加64.65億元,增長19%,投入力度是近年來最大的。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支持京津冀等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繼續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和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激勵政策,支持中西部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深入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支持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示范,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維護。實施獎補政策,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廁所革命”。擴大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范圍。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深入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繼續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支持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強化濕地保護與恢復。研究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支持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
2.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支持制造業優化升級。綜合運用財政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式,支持“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建設,促進工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繼續推動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產業發展。降低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更好發揮重大技術裝備等進口稅收政策作用。
促進新動能成長壯大。實施“互聯網+服務升級”行動,支持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培育新增長點。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完善補貼政策,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優做強。降低基礎電信企業稅負,助力新動能成長。
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用好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推動煤電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加大“僵尸企業”債務重組力度,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步伐。繼續推進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支持中央企業處置“僵尸企業”和治理特困企業工作。在減稅降費的同時,健全收費基金項目動態管理機制和亂收費舉報投訴查處機制,防止收費項目反彈。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規范推進PPP,加強資本金管理,完善扶持政策體系,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切實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
編輯:楊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