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李剛:切實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
作者: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李剛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繼續在精準扶貧上下功夫。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近年來取得的扶貧成就舉世矚目。但也要看到,一些干部對精準扶貧的理解過于簡單,只關注提高貧困者當下的經濟收益,忽視了其精神文化需要和教育培訓需要,有的干部甚至對貧困人口存在歧視心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這一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糾正認識誤區,改善扶貧工作,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生存、生產、發展能力。
把貧困戶的要求看作對政府的信任,思考改進工作的著力點。有些貧困戶的貧困是由于其認知能力較差造成的。長期的貧困使他們更加渴望過上好生活,但是僅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這一目標。因此,他們往往會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扶貧政策和扶貧人員身上,提出很多要求。應理解這些貧困戶的想法,不能簡單地將他們的要求看作是過分過度。相反,應將其看作是對政府、政策的信任以及對早日脫貧的渴望,引導其將這種發展愿望轉化為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望,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他們從實現較容易的目標起步,循序漸進向實現更高目標努力。
幫助貧困戶建立信心,使他們擺脫對扶貧政策的過度依賴。在扶貧工作中存在少量收入已經達到脫貧要求的貧困戶不愿意脫貧的現象,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貧困戶認為在未來的生產、生活中還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可能會使他們再次貧困,所以需要依靠扶貧政策獲得安全感。換句話說,他們對依靠自身能力實現永久脫貧致富不自信、沒把握。遇到這類貧困戶時,扶貧人員應將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結合起來,幫助他們從逐步擺脫貧困的現實中增強自信心,從了解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中增強自信心,從學知識、學技能、強素質中增強自信心,以脫貧致富的正面典型為榜樣,找到今后繼續改善生活的努力方向和現實途徑。
從生存能力極端低下的貧困人口生活實際出發,在政策兜底解決其生計問題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其生存能力。有一種觀點認為,政府扶貧兜底政策會造成少數貧困戶“自愿貧困”。其實,人們大都不會甘愿貧困。但是對于那些生存能力極端低下的貧困人口來說,一方面他們勞動能力低下,無法獲得就業機會,有時得到就業機會也難以勝任工作;另一方面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因此常常表現為無所事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扶貧工作中就要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客觀差異,認識到生存能力極度低下的一些貧困人口需要依靠政府的扶貧政策兜底,幫助他們解決眼前的生計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生存能力。
堅持“造血”式扶貧,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衡量一個貧困戶是否脫貧,使用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收入。于是,一些扶貧人員將此作為扶貧工作追求的最終目標,想方設法為貧困戶“輸血”,提高其收入,以達到脫貧標準。其實,這種簡單把貧困戶收入高低作為脫貧唯一衡量標準的認識,混淆了扶貧任務和扶貧目標的區別,與我們強調的“造血”式扶貧初衷相違背。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促進貧困人口眼下生存問題的解決上,還要著眼長遠,抓住教育這個關鍵,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素質和發展能力。這才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舉措。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扶貧 貧困 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