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把握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趨勢性變化

2018年01月04日 10:37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進”體現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上,“好”體現在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和新動能的成長以及質量效益的提升上。 但穩定運行的基礎還不是很牢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結構性矛盾仍然是制約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最主要的“攔路虎”。從今后一段時期看,雖然潛在生產率仍有下行壓力,但由于新動能成長和體制改革的紅利等持續釋放,我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穩定運行。

W020180104277662032767

過去五年,在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是極不平凡的五年。從外部看,世界經濟總體上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從內部看,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換的攻關期,下行壓力比較大。

面對風險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比較好地適應和把握了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在經濟建設領域出現了許多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其中有五大趨勢性變化,需要重視把握和引導。

從增長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韌勁在增強

經濟增速換擋平順,“軟著陸”成功,預計2017全年實現預期目標毫無懸念。

從1979年到2012年,我國的GDP年均增長9.9%;2013年到2017年平均增速換擋到7.1%。2017年前三季度GDP增長6.9%,連續11個季度在6.7%-7.0%區間窄幅波動。如果把過去近40年的改革發展歷程分成兩個階段的話,我國經濟已由原來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階段。

改革開放至2012年前,我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增長,是因為那個階段要素投入成本相對比較低,市場空間比較廣闊,由此決定的潛在增長率較高,我們能夠用較低的成本創造較高的增加值。

2010年以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國內外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原來支撐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和市場環境都已經發生根本改變,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剛性上漲,絕大多數工業品供過于求,單位要素投入創造的增加值率下降,潛在增長率趨于回落,所以經濟增速連續數年回落調整。

經濟發展到轉型階段后,增速換擋有其必然性,發達國家也經歷了這樣的階段。我國過去幾年的增速換擋應該說還是比較平穩的:2010年GDP增長10.6%,2011年下降到9.5%,2012年下降到7.9%,2013年、2014年下降到7.8%、7.3%,2015年下降到6.9%,2016年回落到6.7%,波動幅度逐步收窄。

原來不少人擔憂經濟進入轉型期以后,尤其是在外部環境的沖擊下,受世界經濟持續調整及外需萎縮的影響,我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但是這種狀況并沒有出現,經濟換擋平順,宏觀調控有力有度。從近兩年季度GDP增速波動幅度不到0.4個百分點的情況看,經過這輪調整以后,我國經濟已在逼近或者向這個階段的潛在增長率收斂。2017年前三季度GDP增長6.9%,比上年同期回升0.2個百分點,從2017年10月和11月的數據來看,2017全年實現預期目標毫無懸念。2017全年經濟增長可能迎來七年調整以后首次回升。這說明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韌勁在增強。從今后一段時期看,雖然潛在生產率仍有下行壓力,但由于新動能成長和體制改革的紅利等持續釋放,經濟繼續保持穩定運行應該沒有懸念。

從生產看,服務業發展呈加快趨勢

產業結構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向工業和服務業協同主導轉型,工業和服務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

2013年,我國GDP結構中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是46.7%,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2013年到現在,第三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速比工業要高1個百分點以上,占GDP比重在持續提升。2016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51.6%,超過了50%,服務業占比上升趨勢明顯。

面對這一趨勢變化,曾有不同看法。2012-2013年拐點出現時,曾有人擔心,資源會更多配置到服務業,造成資金脫實向虛,進而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不應把工業發展和服務業發展對立起來,不少服務業本身就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發展呈現出加快的趨勢實際上是符合產業成長規律的。一般來說,在工業化中后期都會出現分工越來越細的現象,原來在生產環節的一些生產性服務業會脫離制造業成為獨立的產業或業態。

此外,服務業加快發展對工業轉型升級、消費升級大有裨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速,設計、研發、包裝、營銷、物流等業態發展充分,有利于促進工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有觀點認為,華為手機的技術含量并不比蘋果手機差,甚至在同款手機中比蘋果手機的技術含量還高,但是其價格卻是蘋果手機的60%-70%。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礙價值鏈延伸。

當前我國全面小康目標實現在即,在解決了溫飽并安居樂業以后,人民群眾對發展型、享受型消費急劇增加,對旅游、體育、養老、教育、醫療保健等生活服務業需求方興未艾,但是國內高品質的、價廉物美的、安全的服務業嚴重供不應求。客觀上要求加快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以推動消費升級。我們要順應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到需要發展的領域,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從需求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

過去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在改變,正轉向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為主。

關于我國的需求結構和可持續性問題一直是各方討論的熱點話題。多年來,受計劃經濟和行政推動經濟模式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調,進而導致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各級政府也曾作過多次努力,希望把不合理的投資消費關系扭過來,但成效不大。

黨的十六大就明確提出,要實現需求結構轉變,從過去依靠投資拉動和出口拉動,轉向投資、消費、進出口多輪驅動,要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但在“十一五”“十二五”時期,投資仍然是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近幾年隨著投資增速在回落,外貿進出口的形勢格局也在發生變化:在“三駕馬車”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下降,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持續提升。2016年全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2017年前三季度是64.5%,多年積累的堅冰在融化,多年想解決而未見成效的結構性問題在松動。不管是市場倒逼還是政府主動引導,這種格局的變化是現實的、深刻的,需求結構的調整趨勢是符合我們宏觀調控方向的,也符合我國經濟再平衡的方向,這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這一趨勢變化意味著,我國今后的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內需及消費的升級。

從發展方式看,經濟增長新動能持續壯大

依靠外延性擴張的粗放模式在轉變,創新驅動的作用在提升,新產業、新經濟、新動能正在加快成長,經濟將會加快向高質量發展。

過去實體經濟的發展,包括大企業的發展,很多都還是走外延型擴張的路。但從全局來看,這種發展模式正在改變,企業家們已經意識到,不調整、不升級沒有出路。因此,都在努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加大對新動能的培育。

近幾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比工業經濟增速高4個到6個百分點。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網上零售額持續高增長30%以上,前兩年都是增長50%以上。物流、快遞業務平均增速超過50%。大數據、云計算、共享經濟、數字經濟方興未艾、蓬勃發展。

不過,盡管新產業發展很快,但是個頭還比較小,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所帶來的下行壓力,所以經濟增速還有波動,但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隨著新經濟新動能的持續壯大,經濟將會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這一趨勢已經形成,勢不可擋。

從發展目標看,更加考慮經濟的外部性

由追求GDP增速,正在轉向更加重視民生事業發展和環境質量改善,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工業化上升時期,解決“肚子問題”是第一位,所以要做大做強GDP。現在,我們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仍是第一要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速是必要的,但是從發展目標尤其是制定戰略的考量目標來看,已轉向更加重視民生事業發展和環境質量改善。因為消費結構在升級,人民群眾解決溫飽問題以后,對發展型享受型消費急劇增加,希望民生事業大發展,就業指標、收入指標、消費指標、社會保障方面的指標受到更多關注。

西方國家考量宏觀經濟發展有四大指標,即增長、就業、通脹和國際收支。其中,就業指標往往是最優先的,我們也正邁向這一階段,統計監測體系也要與時俱進地調整。國家統計局將從2018年開始,向社會發布調查失業率數據,這也是為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采取的創新舉措。另外,在工業化上升期,企業很少考慮環境的污染,考慮經濟的外部性。隨著人們對美好的自然環境,對藍天碧水的需求在增加,希望人和自然更和諧地發展,環保標準、門檻越來越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各地打好藍天保衛戰,實現綠色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專門下達了生態文明建設方案。國家統計局與有關部門配合,制訂了綠色發展監測方案,并將向社會發布綠色發展指數。

以上這五大變化,是過去五年經濟建設領域出現的深刻變化。正是基于這五大趨勢性的變化,我們認為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進”體現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上,“好”體現在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和新動能的成長以及質量效益的提升上。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過去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實際上也是建立在經濟領域這五大趨勢性變化基礎之上的。

結構性矛盾仍是轉型升級最主要的“攔路虎”

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順應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

在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發展新時代,高質量體現在什么地方?我認為,并不僅僅是指企業的直接效益在提升,也不僅僅是指居民收入增加。從廣義概念來講,經濟的穩定性、經濟運行的協調性、民生事業的改善、環境質量的改善,都屬于高質量發展應考量的內容。

當然,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盡管經濟運行中出現了這五大趨勢性的變化,但是有一些趨勢性的變化還是初步的,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還不是很牢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結構性矛盾仍然是制約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最主要的“攔路虎”。

因此,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實現實體經濟與現代金融、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源的對接,建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要加快改革,加快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市場的調節作用更有效,企業更有活力,宏觀調控更有度。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我們引導好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推動轉型升級突破關口期,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

把握引領好這幾大趨勢,不僅可以更好地認識我國經濟出現的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形勢,增強發展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深入理解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其決策部署,鞏固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加快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盛來運)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發展 增長 趨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