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有效應對企業“走出去”的風險挑戰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深入推進,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深入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立足歐亞非、面向全世界,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企業“走出去”,走向的是風景無限的廣闊天地。同時也應看到,相關國家在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社會發展、人文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會給企業“走出去”帶來一些風險和挑戰。比如,一些地區存在多元的宗教環境,讓不少企業產生困惑;有的國家社會不穩定因素較多,企業投資風險較高;有的國家道路交通、廠房電力能源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工程項目建設投資大、周期長;也有的國家推行民族主義經濟政策和貿易保護主義,增加了貿易合作的風險;還有的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存在誤解,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不高。除此之外,相關國家的政治法律體系、語言文化習俗、商業規則標準不同,對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與適應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這提示我們,應當正視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
加強統籌協調,避免盲目“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做好企業“走出去”整體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各部門和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和相關國家市場需要,進一步完善“走出去”實施方案,避免出現區域功能定位趨同、產業結構布局重疊、同質化無序競爭等問題。同時,在建設中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與相關國家溝通,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先易后難,分階段有步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企業“走出去”也應分階段有步驟推進。對我國企業來說,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入手,推動實施一批有需求和共識、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合作項目是務實之舉。在合作試點示范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推廣,有助于相關國家共享建設成果、增強合作信心,并為后續更高水平的優勢互補、擴大合作奠定基礎。
用法律和經濟手段降低“走出去”風險。應充分了解相關國家的國情、市場情況和競爭環境,加強形勢研判和事前預防預警,制定企業海外利益維護和風險應對預案。與此同時,發揮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引領作用,利用現有國際擔保機構化解和分擔投資風險,建立完善海外投資金融支持體系和擔保機制,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完善風險評估機制,組建專門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和網絡信息系統,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詢服務、財務法律技術支持等,用法律和經濟手段有效降低企業投資和生產經營風險。
增信釋疑,引導國際輿論。當前,仍需加強對“一帶一路”建設理念、精神和原則的闡釋與宣傳,為企業“走出去”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在此過程中,應特別注重運用國際通用的現代傳播手段,貼近相關國家受眾的語言風格和思維習慣做好宣傳,引導國際社會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合作共贏目的,凝聚更大共識,夯實和擴大“走出去”的民意基礎。
加強企業自身能力建設,增強國際競爭力。完善企業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加快培養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不斷強化企業的創新意識和核心競爭力。積極打造國際化品牌,加強與跨國公司和當地企業合作,加強與當地政府和社區溝通,提供面向市場需求的產品、技術和服務。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負責任的中國企業形象。自覺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和國際規范慣例,尊重當地社會文化與風俗習慣,增進文化認同與情感聯系。(作者吳志成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走出去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