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必須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圍繞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十九大報告從六個方面作出了系統深入部署。其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改革方向。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經濟質量優勢;必須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拓展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與此同時,著力實施好“兩大戰略”: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通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要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還必須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讓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落實黨的十九大部署的各項經濟建設任務,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一要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關鍵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這既是一條寶貴經驗,也是我們未來工作的重要遵循。二要持之以恒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縱觀黨的十九大關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6個方面部署,從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到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深化融資體制改革,從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到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貫穿始終的都是深化改革。我們要把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共識,作為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以此來指導各項深化改革工作,推動早日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突破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將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為發展釋放出更大動力和活力。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作為第一經濟大省,肩負習近平總書記“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重托的廣東,更應該強化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主動性、自覺性,以黨的十九大部署和習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領各項工作,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發展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建共享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開創新時代廣東發展的新局面,為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創新 發展 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