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徐梓:中國文化的尊師傳統

2017年09月11日 13:53 | 作者:徐梓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尊師的祭祀禮儀

“天地君親師”是中國傳統社會崇奉和祭祀的對象,表現了中國人對于穹蒼、大地的感恩,對于國家、社稷的敬重,對于父母、師恩的深情;表現了中國人敬天法地、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取向。它既是無形的精神信仰,也是有形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舊時在我國民間,民居廳堂正中壁上或神龕上,往往在黑色木牌上用金字漆書或用大幅紅紙寫有這五個字,也有的裝裱成卷軸懸掛。有的還在香火牌位或條幅兩旁,掛上一幅“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師范長”的對聯,說明尊崇“天地君親師”的必要,以引起人們的敬畏。

學者們一般把“天地君親師”的起源,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荀子》。實際上,在一般認為成書于春秋時期的《國語》中,這樣的說法即已顯露端倪。《晉語》中說:“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這里只提到了君、父、師,而沒有涉及天和地。注重天人關系、提出要“明于天人之分”的荀子,在此基礎上又加上了天和地,形成了“天地君親師”的完整要素。

對“天地君親師”的尊崇,在西漢時期已經非常普遍,并得到了知識界的廣泛認同。成書于東漢的《太平經》更進一步,不只是分別說明天、地、君、親、師的重要,而是將這五者并列在一起,最早將“天地君父師”五個字整齊地排序,構成了后世敬奉的“天地君親師”牌位的雛形。

明末劉宗周在《人譜類記》中說:“王文康公父訓誨童蒙,必盡心力,修脯不計。每與同輩論師道曰:‘天地君親師五者并列,師位何等尊重?后生以師事我,則終身成敗榮辱,俱我任之。若不盡心竭力,誤人子弟,與庸醫殺人等罪。’”這里的王文康公,即寇準的女婿、宋仁宗時的宰相、樞秘使王曙。這也就是說,早在北宋初年,“天地君親師”的并列排序就已經出現了。

“天地君親師”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開來,成為人們祭祀的對象,應該是在明朝中后期。在明末清初時期,“天地君親師五字為里巷常談”,在民間已經十分風行了。清朝初年的石成金在《傳家寶》中這樣叮嚀人們:“天地君親師此五件,世上都該感激,都該設牌位早晚焚香叩謝。切不可懈怠,做個忘恩負義的人。”

在“天地君親師”的序列中,“師”的地位最為微妙,它不僅忝列末席,而且經常受到人們尤其是文人學者有意無意地冷落。雍正皇帝即位后,發布上諭說:“五倫為百行之本,天地君親師人所宜重。而天地君親之義,又賴師教以明?!庇赫实鄣倪@道上諭,以帝王之尊和國家的權威,第一次明確確立了“天地君親師”的尊崇地位;針對這一序列中原本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對“師”的作用和意義作了新的詮釋,從而為“師”在這一香火牌位上、與“天地君親”并列齊觀,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合法性。從此以后,在民間祭祀“天地君親師”的風氣非常興盛,乃至出現了“俗以天地君親師合祀,比戶皆然”情形。對師的尊崇,這時可以說達到了極致。

辛亥革命之后,皇帝被廢除了,社會上不再有“君”,民間便用“國”取代了“君”,并以“天地造化我,國家護衛我,親人養育我,教師教導我”為由,在變化了的新時代依然信奉傳統的價值體系。一些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如蔡仁厚先生認為,國家是一個政治組織,不宜作為敬祀的對象,而“天地是宇宙生命的本始,袓先是個體生命的本始,圣賢是文化生命的本始”,所以代之以“圣”。他在自己家里,安置了“天地圣親師”的神位,并撰寫了一幅“天生地養,盛德廣大;圣道師教,親恩綿長”的聯語,再擺上一個小香爐和一對燭臺,以便朔望節日上香行禮。通過這種方式,來踐行儒家“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賢”的“三祭”之禮,滿足自己內在生命“報本返始”的要求。

全社會都祭祀天地君親師,學校對師的祭祀崇奉就更加嚴謹。中國古代的各級官學,從唐代起,都建有祭祀孔子的孔廟,或者稱夫子廟、宣尼廟、宣圣廟、圣廟、文宣王廟、宣王廟、至圣廟等。從府州縣學到國子監,因學修廟,即廟建學,學廟合一,或者左廟右學,或者前廟后學,學校因此被稱為廟學。讀孔子的書,感戴孔子,通過祭祀向他表示禮敬,是古代官學普遍的做法,而具體做法就是釋奠和釋菜。

所謂的釋奠,是指將爵放置在神前祭祀,用以表達對先師的崇敬和追思。根據《禮記·文王世子》的說法,釋奠是學校在春季對先師的祭祀,秋冬時期也往往舉行。新建立一所學校,用釋奠禮祭祀“先圣”和“先師”是必不可少的。這里先圣是指周公,先師是指孔子。漢魏時期,一般是合祭周、孔。唐太宗時,房玄齡等提出,周公固然是圣人,但學校應該祭祀孔子。這一提議得到唐太宗的首肯,于是釋奠禮成為專門祭祀孔子的典禮。每年春秋兩季,各府、縣的主要官員,都要到文廟行“釋奠”禮。釋奠是一種頗為盛大的典禮,要有幣帛,要有樂舞。只有當國家有重大變故的時候,舉行釋奠禮才不用樂舞。

釋菜也是學校舉行的一種禮敬先師的典禮。古人初入學時,要行釋菜禮;經過考試,有機會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成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秀才,也要到文廟行釋菜禮。學校校址遷移、新學年開學等,也往往舉行此禮。釋菜不用牲勞幣帛,是一種較為簡便易行的禮儀。清朝時,釋菜僅具菜、棗、栗三種祭品,各置豆內,祭祀時上香獻爵。有時為了以示鄭重,行禮時也誦讀祭文。

釋奠和釋菜,最初都是用來對孔子表示禮敬的,由于孔子與教師的深切關系,后來逐步演變為對教師表示禮敬的方式。釋奠和釋菜都屬于祭禮的一種,但它既不是用來祭祀掌握人生禍福命運的自然神,也不是用來祭祀與自己有血緣親密關系的祖先,而是表達對知識的尊重,對教師的禮敬,對“先師”孔子的追思。

編輯:位林惠

1 2 3

關鍵詞:孔子 文化 尊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