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國改革開放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2017年06月27日 09:19 | 作者:蔣斌 周薇 |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啟動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富有時代眼光和理論創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改革開放理論,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是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必須長期堅持的科學指導和行動指南。

1459478698416

一、 關于改革開放目標和布局的新思想新貢獻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思想,并圍繞這個居于引領地位的崇高奮斗目標,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總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和新發展。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總體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包含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共同推動總體目標的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是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抓手,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頂層設計。

——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對我們黨改革開放理論的重大創新。其中,“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的根本方向和原則立場;改革的總目標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路徑,是對時代要求的創新性回應;“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則是根據黨的十八大作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而提出的具體改革目標,表明新一輪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各個領域改革的系統展開和聯動推進。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生動體現。

——提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并系統闡述了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的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他強調:“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寶庫。

二、 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貢獻

——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根據對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分析,提出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深化了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其經濟體制改革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創性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三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四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用“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新的特征、標注中國經濟新的方位,這是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深刻認識的新理念新判斷。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為我們把握經濟形勢、制定經濟政策提供了科學指導。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體制改革的又一創新性戰略思想,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新境界。他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矛盾運動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應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要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深化改革,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突破口,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將創新驅動發展定位為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社會生產力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改革開放新的動力源,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體現了對經濟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和改革發展動力機制的深刻認識,并把我們黨對創新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改革開放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個重大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刻闡述了對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作出新定位、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意義,體現了我們黨對這一問題認識的又一次思想升華和理論飛躍,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三、 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貢獻

——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抉擇和部署,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對黨的治國理政方略的一個重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他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比如,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司法公正等。習近平總書記依法治國思想是在新形勢下探索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深化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他明確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重點是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主要是:履行好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督、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行政體制改革要按照這個總方向科學界定政府職能范圍,優化各級政府組織機構,理順部門職責分工,突出強化責任,確保權責一致。這些重要論述,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提供了新的科學指引。

——改革司法體制和運行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把司法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司法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新理念新舉措,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司法公正奠定了理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司法體制是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年來,群眾對司法不公的意見比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與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不合理有關。”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包括要改革司法管理體制,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廢止勞動教養制度,等等。這些改革思路和舉措,對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健全權責明晰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思想深化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內涵。他指出:要“把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要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要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基層協商、人民團體協商,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要規范協商內容、協商程序,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的制度化建設。這些闡述,豐富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協商民主的渠道,深化了協商民主的內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政治體制改革理論的新貢獻。

四、 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貢獻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命題作了系統而富有創見的闡述,極大推進了我們黨的思想文化建設理論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切實把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要注意把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這些論述,為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引領提供了科學遵循。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推進黨的文化理論創新的一個重要貢獻。他首次提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他闡述了文化自信的三個層面內涵: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對于高揚國家和民族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些論述,彰顯了我們黨對文化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清醒把握,創造性地拓展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的命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堅持文化體制改革“兩個屬性”“兩個效益”相統一。這是對文化體制改革理論的重要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關于文化體制改革,我只強調一點,就是要在繼續大膽推進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同時,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是要發展文化事業,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但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體現文化例外要求,“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以往我們強調較多的是“兩個效益”相統一,現在同時強調“兩個屬性”“兩個效益”相統一,這為文化體制改革在搭建制度體系“梁”和“柱”過程中把握好正確方向提供了更加科學完善的指導方針。

——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系統闡述加強互聯網建設和管理的問題,拓展了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論內涵。他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他強調: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要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要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健全互聯網管理各項工作的聯動機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互聯網輿論引導工作的創新性論述,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容。

——講好中國故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就改革對外宣傳方式提出的一個新思想,推進了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在理論和方法上的創新。中國在崛起發展中面臨越來越多的傳播難題,如何建構和傳播好中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開創性地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命題。他指出:“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講好中國故事,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創新對外話語表達;要用現代傳播技術講好故事,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傳遞好聲音。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為創新發展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

五、 關于社會體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貢獻

——推進共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發展理念,其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四是共享是漸進共享。”可見共享發展就是要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實現共享發展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在不斷把“蛋糕”做大的同時把“蛋糕”分好,讓人民群眾更多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習近平總書記為此明確闡述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理念、新要求。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實現共同富裕指出了更為清晰的方向。

——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體制改革思想的一大亮點。他指出:要實現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要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堅持綜合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思想對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乃至整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實現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的思想,推進了黨的執政理念和發展理論的升華。他指出: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如果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同時,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民生是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南針”,持續不斷改善民生,能有效解決群眾后顧之憂,調動人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又能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拉動內需,催生新的經濟生長點,為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內生動力。所以,既要通過發展經濟為持續改善民生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又要通過持續不斷改善民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有效需求,以實現二者的良性循環。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體現了鮮明的辯證法思維,為破解長期存在的效率與公平之爭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導。

六、 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貢獻

——建設美麗中國。提出這一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新戰略目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個重要原創觀點。他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美麗中國蘊含的主要思想就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所闡述的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論斷進一步深化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是資源,是資產,是潛在的發展優勢和效益”,如果能夠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帶優勢,就能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首次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這一新思想豐富拓展了我們黨對民生內涵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民生福祉關系的科學闡述,體現了對綠色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深刻把握,為中國繼續探索開辟綠色發展新路指明了方向。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法治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他強調“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和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等等,初步搭建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法治化的思想,體現了我們黨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理論創新成果。

七、 關于全面提升開放水平的新思想新貢獻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對我國在新的發展水平上增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優勢、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并豐富了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理論。他指出:“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時代命題,中央布局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擴大內陸開放、加快沿邊開放步伐、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進一步推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倡導構建“一帶一路”。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改革開放思想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為加強國際合作和引領全球化提供了堅實支點和重要思想指引。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倡議,強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他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中,進一步強調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插上了雙翅,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提供了新引擎,為破解全球化進程挑戰擘畫了清晰的行動綱領,充分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掌舵者和大國領袖的博大胸襟和崇高使命感。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洞察國際風云變幻提出的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思想,是對我們黨關于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理論的重大創新,是唯物史觀的社會共同體思想在新形勢下的創新運用和發展。他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了使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和“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的全球治理新思路。這些重要論述,回答了當今世界要構建什么樣的國際關系、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以及如何完善全球治理結構、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國際治理體系現代化等重大問題,為中國開放發展和人類共贏發展提供了制度機制保障的新構想,對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的改革給出了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中國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性地提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等管黨治黨的新命題,形成了系統的黨的建設改革新思想,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作出了新貢獻。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發展 總書記 創新 推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