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簡介:翟惠生,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原黨組書記、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戲曲學院跨文化交流與管理研究所榮譽所長。曾任中國食品報社記者,光明日報社記者、國內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96年2月至2006年5月任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2006年5月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2006年10月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戲曲,作為中國優秀戲劇形式,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凝結著人類的智慧,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它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它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擁有獨特的魅力,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戲曲是美的,它的美是通過比較而來,學習、理解戲曲的美,要把握住開啟戲曲美之門的四把鑰匙———抓住戲曲之魂、講好戲曲之事、理解戲曲內在之神,領略其外在之形,只有牢牢掌握這四把鑰匙,才能真正領悟戲曲之美。此次講座是翟惠生委員近期在中國戲曲學院的演講,現整理發表,以饗讀者。
戲曲之美,從何而來
美是怎么來的?這是進行藝術學習、藝術創造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我看來,美是通過“比較”而來,沒有比較就沒有美與丑。所謂美,是和丑對比出來的。
這是一個參照物的問題,那么,對于美與丑的比較,比較的方法很重要,誰跟誰比?我覺得無非兩樣,一是縱向比較,二是橫向比較。對于藝術美比較的這兩個軸,縱、橫都要把握。縱向指的就是事情的來龍去脈,橫向指的是我們周圍和周圍以外的一個平面上的比較。那么,基于這兩方面,我們研究戲曲的美,應該怎么來進行比較呢?拿京劇來說,從縱向來看,京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就是比較的范圍;從橫向來看,京劇藝術這種樣式和其他劇種樣式的比較,以及導演、表演、服裝、舞美等之間的比較。只有這樣比較,才能真正明白戲曲的美到底在哪。這是我們作為一個研究者的身份來比較戲曲的美,那么,如果作為觀眾,從這一視角看戲曲的現狀和未來,又該如何發現美呢?
我出生在北京,三歲半開始看戲,當時家住在廠橋,離人民劇場很近,人民劇場是中國京劇院的演出場地,梅蘭芳是院長。在我眼中,梅蘭芳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京劇演員,因為我看過他的戲。梅蘭芳在1959年以65歲高齡為國慶10周年排演的獻禮劇目、由河南同名豫劇移植而來的京劇《穆桂英掛帥》,我看了不止一場;后來同時活躍在舞臺上的,無論是中國京劇院的李少春、葉威蘭、袁世海、杜近芳,還是北京京劇團的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世戎,以及之后的現代戲、樣板戲等,都是我當時最??吹膽颉8母镩_放之后,國家又恢復傳統藝術和劇目,一代一代的藝術家在舞臺上的形象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所以我就有了比較的來源和基礎。
作為一名觀眾,又如何掌握和理解戲曲或者說京劇的舞臺呢?我認為有四把“鑰匙”。第一把鑰匙,就是我們要研究戲曲的靈魂;第二把鑰匙,是要研究戲曲的事;第三把鑰匙,是要研究戲曲的內在之神;第四把鑰匙,是要研究戲曲的外在之形。
戲曲的魂—價值觀
戲曲是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靈魂首先是哲學的,它是辯證的、歷史的,而且它更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
以京劇為例。具有二百多年歷史的京劇,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才子佳人,它的核心就是圍繞“忠孝節悌”這四個字展開的,其實,這也是戲曲所表現的內容。忠孝節悌,就是告訴人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戲曲作為藝術,它的功能本來就是娛樂大眾的,從古至今,人除了滿足生活需求外,還需要精神上的愉悅,也就是寓教于樂。習近平總書記囑咐我們做意識形態工作的同志要善于“成風化人”,這正是文化藝術的涵義,以文化人就是文化,化是無形的,就是通過藝術等無形的形式讓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達到感化人、教育人的結果。因此,戲曲是哲學的表達,是歷史的表達,也是價值觀的表達。換句話說,戲曲的靈魂就是一種“階段政治”的藝術展現。真正的藝術大師不僅要有藝術家的靈魂,更要有社會學家的頭腦。
京劇《打龍袍》,內容講的是北宋仁宗年間的事兒,但實際上是晚清當時政治需要的藝術表達。戊戌變法之后,慈禧太后恨光緒皇帝把變法的矛頭指向了她,心中十分不滿,但又不忍把他廢掉,于是就把光緒關在了中南海的瀛臺里。京劇在那個時候正是鼎盛時期,當時著名老旦演員龔云甫接到慈禧太后的旨意,要在兩個時辰內編一出罵皇上的戲。龔云甫老先生急壞了,有太后懿旨不能不編,但時間又很倉促,怎么辦呢?于是,他就借《貍貓換太子》的故事編出了《打龍袍》。
京劇為何稱為“國戲”?有一句俗語這樣講“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不是因為它經歷時間的長短,而是因為當時京劇在北京,演員們進宮給帝王將相唱戲,唱得好就賞黃袍馬褂、頂戴花翎,漸漸就成了主流藝術了,這也就成了“國戲”。民國時期,張作霖沒有上過學,能統治半個中國,他說靠的就是聽書看戲,從戲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不就是戲曲的靈魂嗎!
我們要深刻理解戲曲的靈魂之所在,那就是要有價值觀的表達、政治的表達?,F在很多人都喜歡看美國大片,哪一部美國大片不是美國價值觀的表達呢?美國大片表達著美國人的價值觀,靈魂不死,戰無不勝。這都是通過人物的經歷和完整的故事,告訴人們需要和相信的東西。正如我們的戲曲所表達的“忠孝節悌”一樣,對國家和社會的忠、對父母的孝、民族大義和個人骨氣的節以及對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和諧相處等。這都是價值觀的藝術表達,這樣的劇目也數不勝數。
因此,不管是戲曲編劇還是導演,抑或表演,一定要抓住戲曲的靈魂,明白一出戲要表達什么,要傳達給觀眾什么樣的價值觀。作為觀眾的我們,才會接受或者了解真善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