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從解決群眾身邊事看推進全面小康新動力
民生期盼里蘊藏巨大經濟增長空間
陽春三月,正是農忙時。重慶豐都縣的農田里,農民正忙著整地施肥。不同于以往的是,不少肥料來源于牛糞。
重慶豐澤園肥業有限公司就是“變糞為寶”的企業之一。一堆堆固體牛糞,經過除臭、加入生物菌等多環節處理,最終變成棕黑色粉末狀的有機肥。
“昔日臭熏熏的牛糞,如今成了值錢的金疙瘩。”公司副總經理黃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牛糞為原料生產有機肥的成本約為每噸400元,售價可達600元至800元,如果是功能性有機肥,每噸能賣到1800元。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確定了六件民生“小事”,彰顯民生大情懷——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推進禽畜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正在全國各地加快落地。
統計顯示,我國年養殖11.6億頭豬、1.6億頭牛、6億只羊、179億只家禽,產生糞污38億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錢景”廣闊;2億多老年人“十三五”期間養老消費市場規模將超10萬億元;1.6億城市租房人口同樣催生巨大市場需求……
在廣州市天河區的“泊寓棠下”租賃社區,每戶不僅配置密碼智能門鎖,廚房還添加了廚余處理器,設施齊全、環境溫馨,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入住。
“隨著80、90后消費升級的浪潮,青年長租公寓將持續火熱,我們十分看好住房租賃行業的發展。”廣州泊寓總經理張成皓說,他們計劃在廣州再拓展約5萬套青年長租公寓。
“從解決百姓關切入手來謀發展促改革,才會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加系統全面的發展思路,其釋放的發展空間將是巨大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開辟民生和經濟發展新境界
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涵,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
全國兩會剛剛閉幕,中國政府對外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提出深化社會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激發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投資活力。
“從解決民間投資進入社會領域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入手,著力推進社會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能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還將激發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
從人民群眾現實和潛在需求出發,形成的供給有需要、可持續,這恰恰體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真諦。
新的增長點就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當中。2016年4月上線以來,短短一年時間,全國運營的摩拜單車總數超過100萬輛,帶動超過5億人次出行。解決了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單車這一新模式如雨后春筍,競相發展。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力,解決區域不平衡帶來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消費結構升級潛力有待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為釋放潛力創造了各種可能。
信息化重大工程、水安全保障工程、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程、脫貧攻堅重點工程、健康中國行動計劃……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重點彌補全面小康短板,“十三五”期間,我國計劃實施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將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把‘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比作一艘巨輪,這165項重大工程就是引擎,推動巨輪朝著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說。
一場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已經開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將破解我國面臨的一系列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
“著眼于民生改善,各級政府就不會把眼光拘泥于短期GDP增速,而是長遠發展的基礎如何奠定、市場軟環境如何塑造、生態環境如何改善、產業發展方式如何轉變。讓新的發展思想真正體現在每項工作中,推動民生改善,在全面小康奮進路上收獲豐碩果實。”張立群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發展 全面 解決 推進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