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重振實體零售業 先回歸商業本質
實體零售業的境遇怎么樣?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百貨店、購物中心、大型超市業態中,有46家公司關閉了185家門店。
實體零售業之所以遇到困難,無論是業內還是業外,首先把矛頭對準電商的分流,其實電商與傳統零售并不完全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就像一位電商巨頭說的,不是電商沖擊了實體店,而是很多實體店本身就不行了。從零售企業自身來講,不高的運行效率、粗放的發展方式和經營模式,也是造成企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最近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談到房價問題時說,高房價會影響到各行各業的發展,商業地產租金高了,零售業也活不下去。其實,這從一個側面點中了實體零售業贏利模式的軟肋,即引廠進店和出租柜臺的傳統模式。
租金的提高確實給零售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如果企業能夠提高商品的流轉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人工效率,那么也可以消化相當一部分成本壓力。
現在很多實體零售企業之所以讓租金壓得擔不起頭來,關鍵在于贏利模式。它不是在做零售,而是當二房東,吃商業地產的租金差價,靠柜臺租金、銷售額扣點和廣告位來贏利。在客流比較充裕、商業地產租金差價比較可觀的情況下,這種贏利模式還可以延續下去,但是現在商業地產的租金不斷上漲,電商又分流了相當一部分消費,你想把租金上漲的壓力傳導下去,提高柜臺租金的價格,那么人家也不會接受,這種贏利模式就很難維持。
同時,在這種贏利模式下,零售企業要想轉型升級,也是十分困難的。像O2O模式,成為實體零售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選擇,但是在二房東模式下,商品和經營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線上線下融合就很困難。
實體零售業要走出困境,回歸商業本質是一個重要前提。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企業加快商業模式創新,強化市場需求研究,改變引廠進店、出租柜臺等傳統經營模式。而要重新回歸商業的本質,除了要改變經營機制,建立商品渠道,重塑內部結構和工作流程外,最主要的是建立起真正懂零售的經營團隊。這對很多實體零售企業來說,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魏穩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實體 商業 模式 零售業 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