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從一個故鄉到另一個故鄉 遷徙中的90后看淡鄉愁
中原小鎮新地標
楊海
每到年關,老家小鎮的街道就會堵得水泄不通。小商販把攤位擺到街心,掛著不同省份牌照的轎車在擁擠的街道上此起彼伏地鳴笛,趕集的人們貼著車身緩慢挪動。今年春節,街道上的車輛比往年更多,它們移動緩慢,但再沒出現堵車的現象。
沒有拓寬街道,沒有安裝紅綠燈,也沒有指揮交通的警察,比起往年,小鎮最大的變化不過是集市盡頭新開了一家上下兩層、帶有電動扶梯的大型超市。這家名叫“東方購物廣場”的超市門前,過往的人們和平時沒什么兩樣,但這家超市正深刻改變著小鎮的生活方式。
每逢農歷雙數的日子,是小鎮的逢集日,臨近集市的逢集則是單數日。已經沒人清楚這個傳統延續了多久,人們早就習慣了小鎮一天喧鬧一天冷清的節奏。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小鎮的人們不需要太多商品,大部分商販也沒有固定經營點,所以才形成了這種隔天逢集的模式。到了年關,人們都集中趕在逢集時購置年貨,“逢年必堵”也就不足為奇了。
新超市開業后,每天都照常營業,里面的商品也遠比街上的小攤位齊全。很多村民為了避開逢集時的擁擠,會選擇下午或者非逢集日到超市購物。現在,不管逢不逢集,超市附近都有不少人流,他們提著印有“東方購物廣場”的塑料袋,在街上閑逛。
新超市很快就成為小鎮的商業中心。街上的菜市場、服裝店、小餐館都開始向超市周圍聚集,形成規模效應。一些開發商提前得知建超市的消息,早早地就在附近開發了小區。等超市開業時,小區的房子已經銷售一空。
再往集市外走,一些就要建成的居民樓矗立在路邊的麥田里。之前分散在各個村子,獨門獨戶的村民就要搬到這里。
從配套來看,以超市為中心的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社區。新開的藥店、美甲店、溜冰場、披薩店都和超市一樣,每天敞開著大門,等待越來越多的居民光顧。
超市也改變了小鎮的商業規則。“東方購物廣場”開業之前,鎮上分散著幾家百貨鋪。以往,老板把商品堆放在門外,每一次交易都要和顧客站在街邊討價還價一番。超市開業后,哪怕一些商品比外面商店貴一點,也經常賣到斷貨。而街上的幾家百貨鋪的老板看著越來越冷清的門面,也開始盤算著改行。
超市也正在改變人們的規則意識。之前的年集,每個攤鋪前都會圍著吵鬧的人群,有人討價還價,有人伸長手等著付錢,交易順序全靠嗓門和力氣。如今在超市,就連從沒出過遠門的老人都不得不學著從入口進去,不要的東西要放回原處,買完東西要排隊付錢。
事實上,早在20年前,老家人就開始大量外出務工。他們適應了城市的規則和生活方式,卻很難改變鄉村原本的結構。
超市的建成,成了老家城鎮化的催化劑,它帶來的現代商業文明正沖擊小鎮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超市周邊的樓房蓋好后,有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來打聽租門面的事,他們從中看到了希望,隨時準備落腳。
編輯:梁霄
關鍵詞:故鄉 鄉愁 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