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顧久:一位傳奇的老長征人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本期華夏副刊邀請幾位委員和學者一起來談談——長征。
周素園塑像
我的生命中,與一位老長征人有過多次的交集。
那時還小,在貴陽最熱鬧的大十字,擠在人叢中看父親的肩上掛著一黑布帶,與很多體面的大人們一道,伴一輛車肅穆緩行?;丶液蟾赣H解釋說,有位受人尊重的老人辭世,大家為他敬挽靈車。后來到畢節地區供職,方知這位老人就是畢節人民,漸漸地我還與其后人有了交往,很感親切。從畢節再到文史館工作,得知我的第一任老館長,就是父親當年送別的那位畢節老人———周素園先生。
周先生絕對是個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清末獲過功名,后來參與組織領導過貴州的辛亥革命運動,再后來在北洋政府中任過職……終因不滿官場的腐敗,憤然辭職回到家鄉畢節,閉門讀書,尋求救國之道。據說1936年2月紅軍轉戰畢節,照例打土豪抄家,但戰士們發現該大戶與眾不同:精讀馬克思列寧著作,書上還滿是眉批心得,于是上報首長。賀龍、任弼時、王震、蕭克等將領紛紛登門與之促膝而談,相得甚歡。周素園先生由此斷定:中國的未來在共產黨身上!就這樣,雖年近六旬,當紅軍離去時,他毅然追隨,從此踏上了長征之路。聽說周恩來得知此事,指示:周先生可以安排到條件更好的香港,繼續做統一戰線工作。但周素園先生堅定地說:自己年屆花甲才找到中國的出路,他必須與紅軍生死同行。而貴州省檔案館有文件,當時的省主席趕緊給蔣介石發報,稱紅軍將周先生挾持而去云云??箲鸨l后,留在延安的周素園先生為了不給黨中央增添麻煩,給毛澤東寫信提出回貴州老家繼續為黨工作。毛澤東在回信中寫道:“我們覺得你是我們的一個十分親切而又可敬的朋友與革命的同志,并不覺得你是‘坐享優待’。先生的行止與工作,完全依照先生的健康、興趣來決定,因為先生是老年人了,不比年輕人。這一點,不但我們應顧到,先生自己也應顧到的。只有在比較更適當的條件與環境之中,康健更有保證些,工作才會更好些?!薄跋壬峄厍⒐ぷ鞯挠媱潱绻严铝藳Q心并認為這樣更好些的話,我是全部同意的。路費擬贈300元,不知夠不夠,請你自己計算一下告我。將來我們經費較充裕的時候,可以每月幫助先生一點生活費,大體上等于在延安生活一樣。這完全因為先生是一個奮斗的人,絲毫也不是為了別的?!?/p>
后來有些故事親聆于其女周平一女士: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委任周先生為貴州省首任黨外副省長;上京開會時毛澤東接見;賀龍、王震更認周女士為干女兒;等等。賀龍笑說:你父親爬雪山時騎過我的戰馬,我還為他牽過馬呢;王震則回憶,過草地時,他的行軍床常與周先生同床共枕、抵足而眠,每到難以行進處,王震還曾背著周先生行進……
我于是想到一個場景:當年的畢節,在老先生舊家,紅軍將領們宣講著馬克思主義救國之理,老先生則滿口“之乎者也”暢談孔孟之道。就這樣談著聊著,居然越來越合拍,越來越心心相印,最終使老先生翕然敬服,慨然而隨。我感受到,在那個遙遠的戰爭年代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曾經如此零距離地融合,強烈地共振過。我曾鼓動身邊的藝術家們拍一個電影,記錄下這次動人的交談和融合;并永遠記住,在雪山草地間,老一輩革命家與一個文化老人的生死之情……
我不知道這個電影能否拍成,但這部片子卻一遍又一遍地在我心上播放著,使我感動并給我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貴州文史館館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顧久 老長征人 周素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