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校園貸瘋狂來襲:亂象頻發 大學生償還得起嗎?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袁立壯告訴科技日報,當下許多大學生節儉、刻苦的品質不夠,消費觀不成熟。部分學生存在攀比心理,追求名牌包、名牌表等。加上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經驗少,對物質誘惑抵抗力差,虛榮心強,容易沖動消費。在種種誘惑之下,貸款就成了滿足這些誘惑最直接的渠道,卻不知“裸條”等校園貸的本質其實是高利貸。
如何打一場維權仗
今年4月13日,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對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監管力度,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加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力度,加大金融、網絡安全知識普及力度,加大學生資助信貸體系建設力度,幫助學生增強金融、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陳志林稱,當孩子發生借款無力償還的悲劇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指責、打罵,相反,應該包容、勸慰孩子,讓孩子更理智地認清這個社會,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陳志林建議道,希望大學里面多開設一些基本生存教育課、理財課、人生規劃課、基本法律認知課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通過這些課程讓大學生能夠真正全面發展,而不是重理論、輕實踐。
貴州恒易律師事務所黃學宏表示,校園貸的根源在于貸款平臺的低準入,很多貸款平臺僅需要大學生的身份信息就能提供貸款。大學生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應當選擇報警,讓警方介入,對貸款平臺的資質、貸款方式、利率等進行調查,以確定是否有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其次,向學校、家人如實反應所遇到的經濟困難,尋求救濟,避免產生極端想法;最后,要減少此種現象,相關部門理應對貸款平臺加強監管,避免大學生在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下陷入深淵,不能自拔。
河南優澤律師事務所張路羽強調道,大學生維權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借款的本金以實際借款人所收到的款項為準,而并非完全依賴于債權憑證上的記載。借款利息,最高年利率不能超過24%,超出部分可以不用償還;如果因刷單行為被貸款,自己并未收到貸款卻要償還貸款,則可能涉嫌詐騙。要及時報警立案,維護自身權益;若被追債時,存在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毆打辱罵、甚至將隱私照片公布的情形,則屬于違法,情節嚴重的,甚至可能構成犯罪。第四,加強自身法律意識,量力而行不隨意貸款。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校園貸 大學生